甲苯氧化制苯甲醛和苯酚的新催化剂(NBS)和Ba(OH)<,2>的探索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957447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苯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用途非常广泛,涉及到不同的领域。本文介绍了苯酚的各种性质及目前的发展状况,并综述了苯酚的几种合成方法,指出甲苯液相催化氧化法是一种非常有发展潜力和优势的苯酚合成方法。甲苯液相催化氧化制苯酚分为两步,第一步是甲苯液相催化空气氧化制苯甲酸及副产苯甲醛;第二步是苯甲酸液相催化氧化合成苯酚。本文详细阐述了这两步的反应机理。 重点研究了甲苯液相催化氧化制苯甲醛的工艺条件的选择和优化,考察了助催化剂种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配比和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压力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提出了最佳工艺条件,即环烷酸钴的用量为甲苯的2﹪(Wt﹪);N-溴代丁二酰亚胺为助催化剂,溴和钴的摩尔比为2.5;反应温度160℃,反应压力0.6MPa,反应时间3.5小时,在此条件下进行重复实验,得到苯甲醛的收率为8.0﹪。对苯甲酸液相氧化制苯酚的原有反应器进行了优化改进,同时对其合成苯酚的助催化剂类型和对反应有影响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探索性实验,为本实验室以后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对这两步中的物料和催化剂回收及产品精制分别进行了研究。简要论述了甲苯液相催化氧化制苯酚在我国工业化的可能性。
其他文献
细菌内毒素(也称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结构中的类脂多糖体(脂多糖,LPS),此种脂多糖经细菌胞壁合成后被转运到细胞表面构成胞壁外膜的组成成分,在细菌死亡溶解溃后从细
藏荆芥(Nepeta angustifoliathe G Y. WU)属唇形科荆芥属植物,是藏药萨都那保的原植物。它生长在海拔3600-4600m的山坡路边、草地、林缘,分布于西藏中部和南部地区。藏荆芥具有“开窍醒神”等药理作用,主治神昏痉厥、中风、癫痫、脑溢血、脑膜炎、时疫、疼痛及疮伤等病症。本文首先采用正交实验法对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藏荆芥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当浸泡时间为2h,液料
本文研究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复方植物中的杀虫有效成分。根据杀虫剂混配原理,选取四种杀虫植物进行混配,探讨采用SC-CO2萃取方法提取复方植物杀虫有效成分的可行性;研究SC-
多孔/空心金属氧化物纳米结构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近年来得到了科研工作者的极大关注。多孔/空心金属氧化物纳米结构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有利于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同时多孔
哺乳动物脑结构和功能存在性别差异。比如,雄性下丘脑与生殖有关的性别二态性核团的体积大于雌性、雄鸟高声区的体积大于雌性、男性的抽象思维较强而女性的形象思维较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