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消费需求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影响却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不仅居民消费倾向持续下降,城乡消费结构也存在显著失衡。消费需求上存在的这些问题,违背了满足整个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经济发展的终极目的,背离了社会主义社会共同富裕的目标,严重影响了社会安定与和谐。问题出在哪里?本文根据消费函数原理,对消费水平与收入分配差距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尽管消费函数研究的是消费总量与收入总量之间的关系,但是它揭示出的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关系,展示了消费变量运行变化绝对依存于收入分配状态的内在机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它不反映消费与收入的结构关系。那么,我国居民八均消费水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递减状态,是因为收入增长也呈递减状态么?数据证明:不是;那么,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递减状态与收入状态无关吗?经典理论表明:也不是。那么,收入影响消费的经济学基本原理如何解释我国目前的居民消费持续减弱的现象呢?本文实证研究的结论是: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和继续扩大,是导致我国居民消费持续减弱的基本原因。由消费结构差异表现的消费水平低下现象与收入分配的级差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近年来,基础投资和出口的增长作用成为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而与之相比较的是,消费力量十分薄弱。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驱动力严重失衡,这会严重地约束我国经济的健康增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至关重要,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和谐增长是保持经济增长的关键。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得出的推论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要依靠以居民消费的增长为主要途径,就必须依赖于居民收入分配的合理化。但是,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在多个层面上存在较大差距却是目前经济社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而这种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现实和由此导致的消费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大大降低了居民的消费水平,挫伤了广大居民消费的积极性。若不对这种较大的收入差距加以调整,不仅有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会影响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我国存在着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城乡收入差距本来就是制约经济进一步增长的重要因素,若无视这种现实,也会由于乡村居民消费受到抑制而拖低整个居民消费的水平。由此,本文将研究对象放在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上,从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众多因素中,提取出主要因素--国内的收入分配差距。将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界定在城镇与农村的收入差距上,并将该差距作为研究的解释变量,分析其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我国快速的经济发展与低迷的居民消费水平形成了鲜明对比,如何合理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成为经济是否能长期健康稳定地增长的关键。实践证明,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终力量,已经并将进一步对经济发展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而根据本文的实证分析,收入分配差距大,成为居民消费倾向不高的重要制约因素,阻碍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消费水平除受制于收入分配差距外,还受消费自身惯性的影响。为此,本文在如何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理顺分配关系,缩小收入差距,和提升居民总消费水平,优化消费结构,引导居民消费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