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半导体工艺的飞速发展,电子元器件特征尺寸的减小,人们在单个芯片上可以集成越来越多的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IP)核。基于传统总线结构的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为了解决总线结构的通信瓶颈问题,片上网络(Network on Chip,NoC)作为一种新的芯片体系结构被提出。NoC的核心思想是将计算机网络技术移植到芯片设计中来。NoC和传统计算机网络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由于它是在单个芯片上实现的微型网络,需要考虑功耗和面积限制,以及复杂连线带来的时钟周期增长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NoC的性能,三维(three dimensions,3D)NoC的概念被提出,3D封装技术能缩短芯片上IP核之间的通信距离,减少延时,降低功耗,提高系统性能。因此研究适合在三维结构中布局的NoC拓扑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研究背景下,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首先,本文介绍了Mesh等五种经典NoC拓扑结构,详细总结了3D Mesh和3D Torus的拓扑结构及其路由算法。通过实验仿真,评估了3D Mesh和2D Mesh的网络性能,在同等网络规模下,3D Mesh比2D Mesh有更好的网络性能。其次,超立方体拓扑结构具有优良的特性且适合在三维芯片中布局,本文实现了基于超立方体结构的三维片上网络,一方面结合了三维架构的优势,另一方面克服了超立方体结构在二维芯片中不易布局的缺点。理论分析表明,在吞吐量、网络平均延时、网络直径及功耗方面超立方体结构优于3D Mesh结构,在物理实现难度和芯片面积开销方面超立方体结构劣于3D Mesh结构。最后,利用实验仿真,在均匀负载、局部负载和热点负载模式下将超立方体结构与3D Mesh结构进行网络性能与功耗的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当包注入率较低时,两者网络性能相当。随着包注入率的增大,超立方体结构比3D Mesh结构有更好的网络性能。另外,在三种负载模式下,超立方体结构的平均功耗比3DMesh结构分别降低了14.7%、2.3%、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