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煤矿选煤厂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细颗粒煤比重的增加,选煤厂产生的洗煤废水中会悬浮有大量的微细煤粉,很难自然沉降,如果直接排放,不仅会严重污染环境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现代选煤工业需要絮凝效果良好、价格低廉、经济效益明显的絮凝剂。为了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淀粉资源,满足含煤废水处理中对絮凝剂的更高要求,本文研究了淀粉基絮凝剂的制备工艺条件,考察了淀粉磷酸酯作为细煤粉絮凝剂的絮凝性能,初步探讨了其作用机理。首先考察了磷酸盐的种类、混合磷酸盐的质量配比、温度、酯化时间、混合磷酸盐用量、尿素的使用以及pH值对马铃薯淀粉磷酸酯的取代度以及反应效率的影响规律,通过单因素实验以及五因素四水平正交实验,探讨出制备马铃薯淀粉磷酸酯的最佳工艺条件。接着探讨了不同酯化度的淀粉磷酸酯的投加量,含煤废水的pH值和混合搅拌时间等对絮凝性能和效果的影响,同时考察并比较了淀粉磷酸酯/原淀粉以及淀粉磷酸酯/聚丙烯酰胺复合物对含煤废水的絮凝效果及悬浮物(SS)的去除性能,发现当添加10%原淀粉时复合物对细煤粉的沉降速度与未添加淀粉的絮凝效果很相似,当添加10%聚丙烯酰胺时形成的复合物对细煤粉有着良好的絮凝效果。最后通过验证实验确定了作为细煤粉絮凝剂的淀粉磷酸酯(SPF-15)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磷酸氢二钠与磷酸二氢钠质量比1:1,反应温度155℃,反应时间2.5h,尿素用量为6%,pH5.7,混合磷酸盐用量9%。该絮凝剂在SS为2852mg/L的含煤废水中最佳用量为2mL左右为宜,另外在处理含煤废水时如果有需要可以添加少量的原淀粉或聚胺从而可以达到良好的絮凝效果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