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工作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一直是党建工作的重大现实问题。基层党组织是全党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一直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工作经验。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既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的稳定性和长效性,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群体的稳定和健康成长。对于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研究和创新不能闭门造车,既要了解党组织作为社会政治组织的普遍性质,又要结合中国党情、国情的特殊情况,以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态度对相关问题进行系统研究。通过跨学科研究方法,将相关学科引入到党建工作之中,有利于解决单一学科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全球化浪潮引发了经济、政治、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大碰撞,随之而来的意识领域冲突披着各色的外衣,借助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渗入了我国青年群体之中;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社会思潮;全国高等院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90后大学生群体的时代变迁都给大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大学生党组织制度不完善,党员发展结构失衡、质量不过关,党员教育效果不断弱化,党员管理松懈、组织沟通不畅等。如何改善大学生党建工作,强化大学生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大学生党组织在青年群体中的堡垒作用,一直是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重大课题。构建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机制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仅靠单一学科研究是难以完成。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积极运用多科学视角分析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相关问题,是一种可行性较高的大胆尝试。组织传播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产生于西方多学科背景之下,是以传播学视野研究组织现象的一门学问。本文在对国内大量大学生党建工作文献的研究基础之上,以组织传播视视野研究大学生党组织作为社会政治组织的组织传播性质,以组织传播学的信息传播理论、组织管理理论、组织结构理论、传播渠道建设、传播角色分析、组织关系传播理论对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组织发展、教育、管理、沟通和非正式传播等问题进行分析解读;以组织信息传播有效性分析党组织成员发展过程中的传播失效和制度缺失问题;以组织传播网络中对成员角色匹配分析党员教育管理的失衡和弱化问题;以组织关系传播理论分析大学生党员管理松懈问题;以组织传播渠道理论分析大学生党组织沟通机制的缺失问题;以非正式组织传播理论分析大学生党建工作中的舆论导向问题。本文通过对组织传播学和大学生党建工作理论的契合性分析,使二者的结合有了前提和基础。运用组织传播学相关研究成果对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进行创新构想:首先,强调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重视组织结构优化和组织关系传播的工作理念,提高组织信息传播效率;其次,健全组织制度,强调指导性、约束性、规范性、程序性、激励性尤其是成员发展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实现组织传播的畅通的制度保障;再次,通过对党组织成员在组织传播中的角色匹配和效用评价,对关键角色重点关注,优化组织教育管理机制;第四,以组织沟通效果评价和沟通原则重塑大学生党组织沟通渠道建设;第五,以非正式组织传播理论对大学生党建工作中的舆论进行有效监控和引导;最后,要实现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创新构想,需要在理论学习、制度支持、团队建设和资源保障四个方面实现保障机制。将组织传播学引入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之中,既是对党建研究理念的框架突破,又是对大学生党建工作实践的大胆尝试。在组织传播学视野下,对大学生党建工作长效机制的研究,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党组织的生命力,扩大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使大学生党建工作不断适应高校育人需求,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巩固党的在青年群体中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