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白塞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的152例白塞病患者。记录和整理患者信息,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常年居住地、年龄((1)发病年龄(2)诊断年龄(3)各临床特点出现时的年龄)、既往史、个人史、首诊科室、首发症状、入院前诊断、病因与诱因、病程((1)首发症状到此次就诊时间(2)首发症状到各临床特点出现的时间)、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组织病理检查、治疗与疗效等,应用EMRAI评分系统对每例患者评分。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2例患者中男性68例(44.7%),女性84例(55.3%),男女之比为1:1.2;患者年龄为8~72岁,平均发病年龄:32.56±11.97岁,平均诊断年龄:36.80±12.68岁,病程为10天~47年。口腔溃疡的发生率为98.7%,皮肤损害为79.6%,生殖溃疡为71.7%,眼部损害为46.1%,关节受累为36.2%,血管损害为6.6%,神经系统受累为14.5%,消化系统受累10.5%,肺损害18.4%,心脏受累5.9%,皮肤针刺反应阳性27.6%,BD血管病变在男女的发生率分别为11.8%、2.4%,男性较女性多见(P<0.05)。实验室检查中血WBC计数增高占27.6%,NEUT%升高占24.3%,ASO(+)4.6%,PPD阳性为5.3%。入院时ESR增快为44.1%,CRP增高为59.9%,治疗后复查会降低;抗核抗体(ANA)阳性(7.9%),ACAIgG阳性及可疑阳性2.0%;PANCA阳性及可疑阳性1.4%;IgA增高16.4%,IgM增高3.9%,IgG增高16.4%,补体升高8.6%、下降1.3%;类风湿因子阳性3.3%。有血管损害组的BD患者肺损害发生率高于无血管损害组(P<0.05),无血管损害组的BD患者生殖器溃疡发生率高于有血管损害组(P<0.05)。BD患者有无神经系统损害与其他器官及系统受累无明显相关性。用EMRAI评分系统,总体平均得分32.56±11.97,男性平均4.72±1.41分,女性平均4.83±1.52分,本组病例男女疾病活动性相差不大。结论1.白塞病多见于青壮年,男女发病年龄无明显差异。2.皮肤科、风湿科为白塞病患者主要的首诊科室;最多发的首发症状是口腔溃疡和皮肤损害。3.BD患者中,男性血管受累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相较于无血管损害BD患者而言,有血管损害的患者更易并发肺部损害;相较于有血管损害BD患者,无血管损害BD患者更易并发生殖器溃疡;其它器官及系统受累在有无神经系统损害的BD患者的比较中未见明显差异。4.炎性指标ESR及CRP升高,治疗后复查会减低,可作为活动期药物选择、疗效判定的指标。5.用EMRAI评分系统,男女疾病活动性相差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