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不同死后间隔时间的白骨化尸体股骨组织形态结构变化,检测组织中铅、镉、汞三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及DNA含量,探索其与晚期死亡时间的关系。方法:1.收集已知确切死亡时间的15具男性白骨化尸体样本,尸体样本均埋藏于同样的自然环境,每年采集一次股骨样本,共采集三次。2.对采集的股骨样本制作组织磨片,观察不同死后间隔时间股骨组织形态结构的变化。3.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各样本中铅、镉含量,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各样本中汞含量,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所获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将铅、镉、汞三种元素分别与晚期死亡时间进行曲线拟合,分析三种元素含量变化在晚期死亡时间推断中的应用。4.除去骨骼表面污染物,经脱钙、裂解,提取各样本DNA,PCR复合扩增后采用毛细管电泳检测STR分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DNA含量,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DNA含量与晚期死亡时间进行曲线拟合,分析其与尸体死亡时间的相关性。结果:1.在显微镜下可发现股骨组织形态学改变具有一定规律。运用统计学方法对骨单位数、中央管数与晚期死亡时间进行线性拟合及曲线拟合,分别获得骨单位数与晚期死亡时间的回归方程以及中央管数与晚期死亡时间的回归方程。2.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死后间隔时间样本中铅、镉、汞含量值进行相关样本Friedman检验及回归分析,显示镉、汞含量与晚期死亡时间存在一定相关性,而未发现铅与晚期死亡时间有相关性。3.15例股骨样本经脱钙、裂解、纯化及复合扩增均得到完整STR分型。4.采用荧光定量PCR对股骨组织中DNA进行绝对定量,对Ct值、Qty值与晚期死亡时间进行曲线拟合,P值均大于0.05,对推断晚期死亡时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股骨组织结构随死亡时间的延长而改变,可通过骨单位数、中央管数的改变来推断晚期死亡时间。2.股骨中重金属镉含量变化有望成为推断晚期死亡时间的新方法,汞含量变化与晚期死亡时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而铅含量变化对晚期死亡时间的推断无统计学意义。3.本文所采取的骨骼提取方法简便、快速,提取成功率高,适用于陈旧性骨骼DNA的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