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祛魅与历史记忆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51302932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以来,随着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步伐,市场经济与商品意识日益深入人心,消费主义文化开始播散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另一方面,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在推动影视、动漫、网络、游戏、摄像、摄影等技术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将整个社会也纳入到了视觉化的技术体系中。视觉化时代的文化到来是视觉理性思维发展的结果。人类对世界的感知与探索从一开始就给予了视觉以充分的信任。在西方哲学中,真理指事物的“无蔽”状态。正是在视觉催促下的启蒙理性以真理的名义完成了对“世界的祛魅”。视觉理性祛除了历史的神秘性和神圣性,人们不再对历史保持有敬畏的情感,历史已碎片化,彻底失去了对情感表达信仰的权力。在后现代社会,视觉理性思维、视觉主导的文化形态与消费主义文化同谋媾和,共同催生出以欲望和享乐为主的文化现实。视觉祛魅不仅把文化世俗化,更极大地伤害了文学书写的伦理秩序。文学的消费化,不再给我们的现实生存和人性存在提供价值意义和道德伦理关怀,文学失去了情感抚慰的心灵家园而彻底沦为欲望商品。面对如此的窘境,论文主张听觉审美范式的引入视听结合,重构我们的历史记忆,恢复历史对我们现实与命运的人性关怀,当代文学才能步入一个健康而又活力的轨道。文章以视觉理性思维与视觉主导的文化形态为理论视点,来研究新时期以来的当代文学的伦理走向。文章共由五部分组成。绪论部分首先从理论上来追溯视觉时代生成的文化根源,求证视觉时代的文化形态及其逻辑构成;再就是梳理归纳文学伦理的概念、内涵和确定在文章中的指涉范围,分析视觉理性思维和视觉主导的文化对文学的影响,特别是文学伦理转型后的失范现象。阐述用伦理学和视觉性思维视角来研究文学的现状及成果,说明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第二部分是正文的第一章,进一步从理论上分析独尊视觉范式对听觉挤抑所造成的后果,指出启蒙主义等现代性正是在单一性的视觉认知范式上所陷入的文化误区。第三部分是正文的第二、三、四章。这部分立足于文本分析,通过对当代文学的文学现象、创作成果和文本实践来分析论证文学伦理转型与失范的现实,把‘第三代”诗歌、先锋文学、“底层写作”、“新写实”小说、“身体写作”、“下半身写作”等文学实践形式纳入到研究范围来得出批判性的结论。第四部分是文章的第五、六章,面对当代文学困境,作者认为,王家新诗歌和虹影的小说所表现出的悲剧之思在抵抗文学沉沦方面具有借鉴价值,而一部分“后新历史主义”小说在历史中重构个人记忆的创作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未来文学发展开辟了一种可能。最后一部分出现在结语中,文章旌扬听觉审美范式,重建文学“视-听”生存模式,实现视听觉的互助互补,和谐共生,当代文学定能突破视觉时代的文化围困,重构自己的生存方式与美好未来。
其他文献
本课题采用机械共混法将多种有机蒙脱土与数种橡胶复合制备纳米复合材料,以实验结果为依据,磨损表面的宏观形态观察和纳米片层的微观结构分析为手段,以研究有机蒙脱土在橡胶
当今社会,随着人类追求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却在不断下降,自然灾害连年增多,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是我们人类的共同目标,现在我们倡导绿色包装、适度包
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它是为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动者的特别教育,之所以为特别教育,是因为它不以普通教育的理论基础为培养内容,而是注重职教学生的劳
双中间轴变速器是一种典型的重型变速器,与其他重型变速器相比,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两根完全相同的中间轴,这样在同等工况下,每根中间轴所分配的功率便为单中间轴变速器的一半,双中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潍坊的各个方面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都在深度的变革之中。而作为潍坊市的重要政府部门,潍坊市政府办公室的业
中西方绘画历经自远古至今的几万年时间,受到很多方因素影响而发展成为两个截然不同的体系,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表现,很大程度的影响了绘画,而中西方两种不同的世界观,使得
中国的高校音乐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高校课堂教学评价方面的建设仍然没有成熟,事实上目前大多数的高校音乐教学还没有真正的根据课堂实际的教学质量,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的作用不言自明。教师作为教育的代言人,其形象及形象的变迁过程不仅体现了教师职业的发展状况,而且反映了一个
古人云“得人才者得天下”,人才乃国家之本。同样,对于企业来说,人才也是企业应对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实施企业战略目标和持续发展的首要资源。中国寿险业自复业以来,呈现
课程改革要求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以来运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教学方式,对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农村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