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在血管紧张素Ⅱ介导的高血压和血管重构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n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高血压与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等多种心血管疾病之间具有显著的、独立的、线性的联系,是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率的主要可预防风险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S)系统是高血压发生和发展的最相关因素之一。高血压可导致血管功能障碍,血管功能障碍又可加重高血压的发展,二者互为影响呈双向关系。炎症可导致高血压的形成,氧化应激和内皮功能障碍又参与炎症级联,均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而单核细胞黏附到血管内皮细胞经常导致炎症反应,进而促进高血压和血管重构的形成与发展。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在炎症性疾病中白细胞黏附和迁移中起重要作用。然而,其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的高血压和血管功能障碍中的作用仍不清楚。研究目的本研究课题以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为研究靶点,重点探讨其对Ang Ⅱ诱导的小鼠高血压及血管重构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方法1)小鼠高血压模型构建野生小鼠背部皮下植入渗透压泵,持续灌注Ang Ⅱ(490 ng/kg·min)或者生理盐水直至14天,诱导高血压模型,应用尾套法每隔一天监测并记录血压,以确保造模成功。2)小鼠动脉组织及血清中VCAM-1水平检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印迹检测动脉VCAM-1的蛋白表达水平;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技术检测小鼠动脉组织VCAM-1的m RNA表达水平;应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VCAM-1含量变化。3)在小鼠高血压模型中应用VCAM-1中和抗体野生小鼠通过背部皮下植入渗透压泵,持续灌注Ang Ⅱ(490 ng/kg·min)或者生理盐水直至14天,诱导高血压模型,同时经腹腔注射高剂量(0.2 mg)和低剂量(0.1 mg)VCAM-1中和抗体,用尾套法每隔一天监测并记录各组小鼠的血压变化,以确保造模成功。4)血管收缩及舒张功能检测使用5%异氟烷麻醉各组小鼠,开胸分离胸主动脉并剥离血管周围脂肪组织,剪下2-3 mm主动脉小心安装在血管环力传感器上,平衡血管张力后首先用去甲肾上腺素(NE)激活血管,然后分别梯度增加乙酰胆碱(ACh)和硝普钠(SNP)药物浓度,检测各组小鼠主动脉的收缩及舒张功能变化。5)检测主动脉病理学改变情况通过H&E染色检测主动脉壁厚度的改变;应用Masson染色评价主动脉纤维化及胶原沉积的程度,同时应用q PCR检测纤维化标志物包括I型胶原(Collagen I)、ⅡI型胶原(Collagen ⅡI)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m RNA表达水平;应用Mac-2免疫学染色检测主动脉中炎症细胞浸润情况及应用q PCR检测炎症标志物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m RNA表达水平;应用DHE荧光染色以及q PCR检测氧化应激标志物包括NADPH氧化酶亚基(NOX1,NOX2和NOX4)的m RNA表达水平。6)体外细胞实验研究VCAM-1影响巨噬细胞黏附、迁移以及对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1)巨噬细胞黏附:从小鼠胫骨和股骨中分离并提取巨噬细胞,在1640完全培养基中培养3-5代。复苏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于ECM完全培养基中培养2-3代,加入VCAM-1中和抗体(5μg/ml)或对照Ig G抗体反应4小时,再加入Ang Ⅱ(100 n M)或者生理盐水刺激24小时。巨噬细胞使用PKH-26染料染色,然后以10:1的比例加入处理好的HUVEC中,在37℃培养箱中共同孵育1小时。使用PBS溶液洗去未黏附的巨噬细胞,然后经多聚甲醛固定后于镜下检测已黏附的巨噬细胞数目并记录,明确VCAM-1对巨噬细胞黏附的影响。(2)巨噬细胞迁移:将提前培养的巨噬细胞(5×10~4)加入Transwell小室上室,HUVEC加入Transwell小室下室并予以Ang Ⅱ(100 n M)及VCAM-1中和抗体(5μg/ml)或Ig G处理,将巨噬细胞与HUVEC置于37℃培养箱中共同孵育24小时后,予以多聚甲醛固定细胞并使用DAPI荧光染色检测各组中迁移的巨噬细胞数目差异。(3)内皮细胞损伤:巨噬细胞予以VCAM-1中和抗体(5μg/ml)或Ig G处理4小时后,加入Ang Ⅱ(100 n M)刺激24小时,然后将巨噬细胞的培养液加入至提前培养好的HUVEC爬片中孵育24小时。取出HUVEC爬片予以多聚甲醛固定、免疫荧光通透剂通透、羊血清封闭等处理后,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内皮细胞DNA损伤标志物(γ-H2AX)及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标志物(p-ATM)。7)统计学分析采用Graph Pad Prism 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数据正态分布时采用独立t检验,非正态分布时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多组数据正态分布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post-hoc Turkey multiple comparison分析,非正态分布时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M±SD)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Ang Ⅱ可促进VCAM-1在主动脉和血清中的表达野生雄性小鼠持续灌注Ang Ⅱ(490 ng/kg·min)14天后小鼠主动脉内VCAM-1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血清中VCAM-1浓度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提示VCAM-1的表达增加可能在Ang Ⅱ诱导的高血压中发挥重要作用。2)阻断VCAM-1可降低Ang Ⅱ诱导的高血压在小鼠高血压模型中应用VCAM-1中和抗体(0.1/0.2 mg)后,应用尾套法每隔一天监测并记录各组小鼠的血压变化,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Ang Ⅱ诱导后小鼠收缩压(SBP)显著增加,而经VCAM-1中和抗体处理后小鼠收缩压呈剂量依赖性降低。此外VCAM-1中和抗体处理显著抑制了Ang Ⅱ诱导的小鼠血清VCAM-1水平的上调,提示阻断VCAM-1表达可保护小鼠高血压。3)应用VCAM-1中和抗体可减轻Ang Ⅱ诱导的血管壁肥厚Ang Ⅱ灌注14天后,小鼠主动脉血管壁厚度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增厚。相反,VCAM-1中和抗体组小鼠血管壁厚度显著减轻,且呈剂量依赖性。4)抑制VCAM-1可减少Ang Ⅱ诱导的血管胶原沉积及纤维化Masson染色显示应用VCAM-1中和抗体后可剂量依赖性减轻Ang Ⅱ诱导血管内胶原沉积。此外,Ang Ⅱ灌注可显著上调主动脉内纤维化标志物Collagen I、Collagen ⅡI、α-SMA的m RNA水平,而VCAM-1中和抗体可显著减轻这一作用,Ig G组则未见明显变化。5)VCAM-1中和抗体可减少Ang Ⅱ诱导的巨噬细胞浸润Ang Ⅱ组小鼠主动脉Mac-2阳性区域、主动脉内促炎性细胞因子如IL-1β、TNF-α和MCP-1的m 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而应用VCAM-1中和抗体后可显著减轻上述炎症反应并呈剂量依赖性。6)抑制VCAM-1可改善Ang Ⅱ诱导的血管氧化应激反应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相比,Ang Ⅱ灌注14天后小鼠主动脉内ROS含量增加、NADPH氧化酶亚基(NOX1,NOX2和NOX4)m RNA表达上调,而经VCAM-1中和抗体处理后可明显减少上述改变。其次,与Ig G处理组相比,应用VCAM-1中和抗体处理后小鼠血清丙二醛(MDA)含量降低而血清谷胱甘肽(GSH)含量增加。7)VCAM-1中和抗体可改善Ang Ⅱ诱导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我们通过分离小鼠主动脉,应用乙酰胆碱(ACh)或硝普钠(SNP)刺激主动脉检测各组小鼠血管舒张功能。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Ang Ⅱ灌注显著损害了ACh诱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作用,而应用VCAM-1抗体可剂量依赖性地改善血管舒张功能。同时,Ang Ⅱ对SNP诱导的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无明显影响。8)VCAM-1中和抗体抑制巨噬细胞向HUVECs黏附与迁移体外细胞实验发现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Ang Ⅱ刺激显著增加了HUVECs上黏附、迁移的巨噬细胞数量,但VCAM-1中和抗体处理后显著减轻了这一作用。9)阻断VCAM-1改善HUVECs的DNA损伤和氧化应激经Ang Ⅱ处理后显著上调了HUVECs细胞中内皮细胞DNA损伤标志物(组蛋白γ-H2AX)、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标志物(p-ATM)以及NOX1、NOX2和NOX4等氧化应激因子的表达,而VCAM-1中和抗体处理后有效地抑制了这种高表达。结论阻断VCAM-1可能通过抑制巨噬细胞黏附和迁移,降低促炎性细胞因子和ROS水平来改善AngⅡ诱导的高血压及血管功能障碍。因此,选择性抑制VCAM-1可能是临床中高血压防治的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应用不同加速因子(acceleration factor,AF)的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技术对健康人群进行脑SWI检查,分析其对图像质量、“燕尾征”显示和灰质核团及静脉定量的影响,期望寻得优化的AF。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获得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与批准。于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征募40名健康志愿者,其中男性11名,女性
学位
目的探讨基于MRI常规序列的影像组学对椎体转移瘤的原发肿瘤溯源预测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12月于我院行脊柱MRI常规扫描,并经临床或病理证实有明确原发病灶的椎体转移瘤患者70名(男性44名,女性26名;中位年龄61岁,年龄范围41-85岁)的220例椎体转移瘤(包含肺癌95例及非肺癌125例)。将220例样本以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其中训练集154例(
学位
采购业务为行政事业单位风险较高的内部控制环节,而采购合同又为采购业务最终体现、财务支付业务的依据,加强合同管理可以有效降低采购、财务和法律风险。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合同管理是单位内部控制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得到重视。虽然在内控建设推进的大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合同管理持续完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本文将就行政事业单位近年来合同管理存在的风险、各职能部门在合同管理发挥
期刊
目的随着腰椎疾病的患者数量逐年增多,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作为重要的治疗手段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被广泛认可的手术方式,与之不同的是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它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费用少的优点,但考虑到安全性与单侧固定是否能为腰椎提供足够的稳定性,它的使用和推广一直存在争议,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生物力学上的差异。方法本研究采用实测与有限元分析两种
学位
背景: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一种机会性致病细菌,可引起医院内感染,对术后、严重烧伤、个体免疫力低下的人的创面均能够引起严重的、多重抗生素耐药性的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为最具威胁的细菌之一,并被列为研发新抗生素的优先病原体。但是随着抗生素广泛和大量的使用导致细菌的抗生素耐药性迅速传播。毒力因子和细菌生物膜形成是PA致病的重要因素。细菌病原体
学位
骨缺损问题日益严重,可通过各种骨组织替代物进行修复。替代物包括自体骨、异体骨、异质骨和合成材料。虽然这些替代物已被应用于临床治疗,但也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如免疫排斥反应和供区骨缺损等。在这种情况下,骨组织工程成为治疗骨缺损最有前景的方法,而组织工程支架决定了组织工程骨是否构建成功。支架材料的性能是复合支架性质的关键,因此,选择合适的材料构建符合骨组织特定结构要求的仿生梯度支架是骨组织工程领域的重大
学位
慢性腰痛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给个人及社会增加了巨大负担。慢性腰痛根据致病原因的不同可以分为慢性特异性腰痛和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CNLBP是指无具体原因或结构因素解释的腰痛,其致病因素复杂,治疗相对困难,已成为中老年人活动受限的主要病因之一,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针对其危险因素管理将有助于该疾病的
学位
研究背景和目的在体内或体外实验中都有证据表明,高浓度游离饱和脂肪酸环境会对心肌细胞产生脂毒性最终引起心肌细胞凋亡。鉴于氧化应激对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抑制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诱导的细胞凋亡有望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靶点。近期研究已较好证明了因肥胖导致的脂毒性和心力衰竭之间的关系,而自噬在其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一种从中草药淫羊藿中提取的黄酮苷类化合物
学位
背景: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心肌梗死,而且心肌梗死的患病也呈现年轻化趋势。除此之外,心肌梗死也给社会和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易诱发各种心律失常,进一步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另外心肌梗死后也会引起一系列的心脏电活动的异常,包括ST段、QT间期的改变,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的表达改变和对应电流的变化等,但其具体影响机制仍未完全揭示,因此对于心肌梗死及其
学位
目的弱视是一种视觉发育障碍,起因于生命最初几年异常的视觉体验。虽然传统遮盖治疗能改善大部分弱视患者的视力,但仍然有一部分患者经过长期治疗也可能无法恢复正常视力,且一些经传统遮盖治疗后视力达到正常的患者,仍然存在双眼视功能障碍。本研究主要探究3D视频双目治疗联合传统遮盖治疗在经传统遮盖治疗失败的大龄弱视儿童中的疗效,并与单独传统遮盖治疗相对比,综合分析3D视频双目治疗在临床的应用意义。方法从大连医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