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土地流转是解决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利用细碎化、撂荒及闲置的有效途径,对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走向城市,农村大量土地广种薄收、闲置荒芜等现象严重。虽在国家的大力引导与支持下,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郊区农村土地流转的规模和速度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偏远山区,经济条件发展相对滞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等原因,土地抛荒、弃荒、闲置等问题更加突出。因此,本文立足川南山区以福延镇为例,通过问卷走访调查及相关数据资料统计,详细分析福延镇土地流转现状及存在问题,指出其制约因素,并提出了促进川南山区土地流转朝着健康、有序方向发展的措施及建议。其主要结论如下:福延镇现状特征及存在问题:2011年农村土地流转面积2216亩,占家庭承包总而积的18.5%,总体规模仍然较小;土地流转形式以转包为主,占流转总而积的56%,租赁和入股方式流转的土地面积分别占4%、2%,流转形式较为单一;流转类型中以耕地居多,占流转类型比例的49.7%,土地流转主要在普通农户中小规模流转,流转后土地经营方式仍以种植农作物为主,经济效益不高;从流转年限看,以1-3年居多,期限较短,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在流转过程中,只有44%的签订了书而协议,38%有口头协议,18%无任何协议,流转程序不规范,存在一些土地纠纷隐患。通过相关数据的分析表明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制约因素为:①农户科学文化素质低,对土地流转认识不到位;②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带动效应差;③农民人均收入低,土地投入有限;④农业比较效益差,影响农业生产积极性;⑤社会保障措施不健全,土地流转顾虑大。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措施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劳动力素质,引导土地流转;尊重农民的流转意愿,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减少土地流转纠纷;大力发展二、三产业,降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弱化土地的保障功能;促进农村信贷,推动土地流转。这些措施的改进以期为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提供科学依据,力争为川南山区的土地流转工作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