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草LeEIL-1基因过表达毛状根的诱导及对紫草宁合成的调控效应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sp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草是我国重要的药用植物,其药用价值主要是由根部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紫草宁及其衍生物(以下简称紫草宁)发挥的,这些化合物具有抗菌、消炎、抗肿瘤、抗HIV等重要活性。目前紫草宁生物合成的途径已经基本清楚,并且紫草宁合成途径中相关的代谢酶及基因也被分离、克隆和鉴定。紫草宁生物合成途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植物激素(乙烯和荣莉酸等)、光照、无机盐离子、真菌诱导子等,这些因素对紫草宁合成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是目前紫草次生代谢调控研究的重点之一。有研究表明,乙烯作为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对于紫草宁的合成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紫草LeEIL-1作为紫草中EIN3/EILs家族成员之一,是紫草中乙烯信号转导途径中一个关键的转录因子,该基因是否参乙烯介导的紫草宁合成调控,其分子机制如何,目前仍然不是十分清楚。本研究通过构建紫草LeEIL-1基因的过表达载体LeEIL-1-FBI121-eGFP,将该载体转化发根农杆菌ATCC 15834,用验证后的转基因菌液侵染紫草无菌苗,诱导了LeEIL-1过表达毛状根(LeEIL-1 overexpression hairy root, EO),同时用野生型发根农杆菌ATCC 15834诱导了野生型(wild type, WT)紫草毛状根,在测定了EO及WT毛状根中紫草宁的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基础上,探讨了LeEIL-1对紫草宁合成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紫草毛状根在M9培养基中黑暗条件下培养时,随着时间增加紫草宁含量逐步增加,当第6天时已合成大量紫草宁。与野生型毛状根(不含LeEIL-1基因)相比,过表达LeEIL-1基因毛状根紫草宁含量显著增加,说明LeEIL-1基因过表达能够促进紫草宁的合成。定量PCR结果显示转基因毛状根LeEIL-1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野生型毛状根,说明提高LeEIL-1基因的表达水平可能是转LeEIL-1基因毛状根显著促进紫草宁合成的重要原因。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乙烯信号转导途径对紫草宁合成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同时为提高紫草宁的产量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其他文献
在医院内,医用显示器的作用不言而喻,已经成为医疗行为中最重要的幕后功臣之一。对于医院及相关医护人员而言,在选购医用显示器时应该了解基于光学检测的医疗规范,从而在选择
目的:观察西洋参茎叶皂苷(PQS)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MCAO),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西洋参茎叶皂苷对MCAO模型大鼠脑缺血后及24h后神经功能缺损导致的行为学变化,通过HE染色观察光镜下病理形态学的变化,并以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其对脑组织中BDNF和GDNF表达的影响,以此探讨西洋参茎叶皂苷对脑缺血的
莽草酸代谢途径是植物和微生物合成芳香族氨基酸(L-苯丙氨酸、L-色氨酸、L-酪氨酸)的共同代谢途径。其相关中间体及其衍生物大多含有多功能的六碳环状结构以及3个不对称的碳原子手性中心,可经化学修饰后形成一系列具有潜在药理学活性的衍生物,广泛应用于医药工业,特别在抗病毒、抗肿瘤、抗菌、抗炎及抗血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介绍以廉价易得的莽草酸为起始原料合成3、4或5-位差向异构莽草酸的方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