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快速发展和各国文化浪潮的双重冲击之下,本士优秀的传统文化逐渐被蚕食和削弱,拯救民族传统文化的呼声日益高涨。如何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更有效地传承,成为国家和众多学者思考的重要课题。中学语文,作为向青少年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有传承文化的功能和责任,尤其是中学语文教学,不但对提升青少年的认知、感悟具有重要作用,还对传承传统文化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本文针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学语文教学的关系,分以下五章进行论述:引言部分,分析本文的选题背景、意义及应用价值。面对日益激烈的文化竞争,青少年犯罪和道德失范等问题,我们必须重新认识被人们逐渐忽视的优秀传统文化,希望能通过对中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来改善目前的这种不良现状。第一章,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及教育意义。第一节,一方面简单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内涵,从汉字、文学艺术、伦理哲学、礼仪规范四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得出中国传统文化许多内容适合中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第二节,一方面分析了对中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原因,从当前初中教育、初中语文教育、初中生的人文素质和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当前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环境令人担忧;另一方面,笔者从陶冶思想情操、塑造品德行为、提高语文素养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第二章,阐释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第一节,借助教师自身修养,树立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榜样。语文教师通过自身情感和学识修养,带动学生的进入文化心境,进而引导中学生文化憧憬。第二节,巧用卓有成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兴趣。通过电影教学法这种与一般教学模式相异的教学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他们身上所具备的美德。第三节,挖掘教材的传统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情感。语文老师利用现代文和文言文等不同题材中出现的人物、故事等元素,通过课文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双重方式渗透传统文化。第四节,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拓宽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途径。通过举办亲近古诗文、举行知识竞答或文艺表演、制作读书卡片等活动,增加中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第三章,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应注意的问题。放眼长远,尊重优秀的多元文化立足现实,吸纳优秀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