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甘肃作家中短篇小说创作研究——以第三届甘肃“小说八骏”为例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cui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以来,甘肃文学与时俱进。其中,甘肃小说的创作在时代潮流之下不断求索,小说作家们以饱满的创作热情和深挚的人文情怀关注着时代变迁,他们结合社会现状,指出当下时代问题,使小说具备了深刻的现实意义。第三届“甘肃小说八骏”继承前人创作之精华并不断地超越自我,在时代转变的激流中,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意识关注乡村和城市的人事变迁,并且积极探寻解决乡村和城市现存问题的出路。值得给予肯定的是,在良莠不齐的当代小说创作中,第三届“甘肃小说八骏”秉承着西北人朴实无华的精神品质,他们的写作不媚俗、不趋同、不作无故呻吟。对于乡土,他们既看到乡土社会在现代化转型期间的罪恶和丑陋,又缅怀和珍爱着乡土在欲望时代的纯净与美好,他们对乡土的情感是矛盾的,同时也是温和与理性的。之于城市,第三届“甘肃小说八骏”深入现代都市疾患的内里,从人的精神健康、人的欲望、城市弱势群体生存等方面透视城市生存景观,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撕开城市繁华幕后的病态,并彰显出救赎都市精神的人文情怀。“八骏”对于都市景观的描摹,并不局限于揭露晦暗面,他们也对城市中可贵的温情投以由衷赞赏。创作审美方面,第三届“小说八骏”根植本土,他们的作品在甘肃独特地理资源和人文环境的浸润下,展现出当地风土人情的审美性。小说艺术方面,“八骏”的写作在叙述视角和抒情作品的象征意义两方面颇着笔墨。本论文通过归纳总结,对小说所涉及的这两种典型艺术手法进行了分析,从而诠释小说意义的深刻。
其他文献
民俗是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也是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古今中外文艺作品中多姿多彩的民俗生活描写,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容,而且加深了文学作品文化内涵。民
二十一世纪,智能化在各个领域有了急速的发展,尤其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基于树莓派微小计算机系统开发设计可进行人机交互的定时、报警和控速控向功能的电机控制系统.以
本文以项城口音普通话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方言调查,整理出了项城(话)的语音系统,依据中介语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把项城话与普通话作了语音对比,分析其特征,找出了项城方言的强势
在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上,汪曾祺(1920-1997)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存在。他不仅在人生经历上是“中国各种运动的全过程”,而且在现代与当代文坛上都有着卓绝的成就。他总是能够用通
本文以现代汉语中的语言成分“我告诉你”为研究对象。主要分为引言、主体、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用来阐述本文的研究对象话语标记“我告诉你”,相关话语标记的研究现状及
京派,指的是上世纪30年代活跃在北平文坛的作家群所形成的一个文学流派。在当时,京派并未以自觉的文学集团形式出现,但共同的文学主张、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让这一群提倡思想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