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及风电不确定性的区域间综合能源系统分布式优化调度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rflgvdh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能源系统集成多类型能源网络与耦合转换机组,对比单一供能系统,不同能源间的协调互补可以有效提升系统能源利用效率与运行经济性。且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的快速发展,区域综合能源系统间的互动合作增强,区域间能源的互补可以进一步释放系统运行的灵活性。然而,随着波动性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大量并网,系统运行面临更高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同时,互动合作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分属于不同利益主体,区域间由于隐私保护构成的信息壁垒阻碍系统的统一协调优化。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挖掘多能耦合物理模型出发、建立单区域多时间尺度协调调度模型,进而提出跨区综合能源系统间互动优化策略。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挖掘多能耦合物理模型方面,分析管道传输惯性与网络气压-流量关系,挖掘天然气管道网络的动态存储能力,由此建立精细化的天然气网络模型;建立基于能源集站的多类型能源耦合转换与存储模型,并以此搭建包含电、气、热各异质能源网络耦合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模型;进而,提出针对大规模不确定风电并网下,电转气机组与管道存储能力协调配合的调度方案,实现将难以消纳的风电转为天然气并利用管道动态特性短期存储,缓解系统调度的压力并提高运行的经济性。(2)在单区域多时间尺度协调调度模型方面,提出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多时间尺度协调优化调度方法,将优化调度扩展为日前、日内和实时三个子阶段的优化问题来协调运行的经济性和准确性。根据多能耦合机组和高渗透间歇性风电的运行特点,在各调度阶段设计不同的优化策略。日前阶段,建立机组组合问题,优化慢速响应机组的启停计划,并将计划传入日内和实时阶段来保持系统全周期运行的经济性。在日内阶段,建立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滚动优化策略,获得可控机组最优出力方案。在实时阶段,建立基于超短期预测的偏差矫正优化,并引入闭环反馈机制以实现精确的功率平衡。为了提高求解效率,本部分采用McCormick松弛法转化非线性管道方程,将非线性优化问题转为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问题,并可由求解器直接计算。(3)在跨区综合能源系统间互动优化策略方面,提出考虑跨区互动和风电不确定性的综合能源系统时间-空间协调调度策略。在时间维度,针对风电的随机波动,建立基于随机模型预测控制的日前和实时阶段协调配合的多时间尺度调度框架。在日前阶段优化机组出力,并在实时阶段进行闭环反馈矫正。在空间维度,提出基于交替方向乘子法对跨区互动综合能源系统解耦,实现仅依靠边界实时状态量的快速分布式迭代求解。进一步,为了提高本调度策略的求解效率,提出基于最优条件分解法的时间尺度分解计算,将连续调度周期的串行计算转换为多个时间断面子问题的并行求解,最后,算法的有效性在仿真算例中得到验证。
其他文献
20世纪末以来,我国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建立起“非诉”纠纷解决机制,相比诉讼,它具有灵活便捷、简单易行、低成本、非对抗性等特征,能够巧妙的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可以更加有效避免矛盾升级,也能遏制纠纷外溢。然而,我国当前已经踏上了新的发展之路,广大群众渴望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我国却长期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现象,由此引发了新矛盾。我国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具有复杂化、综合化特征,“非诉”纠纷
学位
随着电力系统中可再生能源装机量持续快速增长,可再生能源取代传统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是未来电力系统的重要特征。逆变电源作为可再生能源并网的主要接口,其电力电子化的设备特性和基于脉冲宽度调制的电能变换机制决定了其频率特性完全取决于电源的控制策略,具有高度的控制灵活性。如果可再生能源占主体的电力系统中所有逆变电源的频率指令值都取额定频率,那么该系统的稳态频率将保持为额定频率,将具有该特性的电
学位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而伴随工业发展,排放量骤增的温室气体对日益严重的气候环境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我国能源发展的方向。这意味着在未来的短时间内,我们会逐渐增大对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采集和利用,逐步向清洁能源供应体系转变。我国海岸线长,海上风能资源丰富,非常适宜大规模开发,但因为
学位
随着分布式电源在配电网中占比的不断提高,作为典型并网方式的T型线路在配电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对T型线路精确的故障定位有了更高要求。然而配电网实际量测条件的限制,线路参数管理松散以及T型线路多端供电的复杂结构使得故障定位更加困难。配电网微型多功能相量测量单元(micro-multifunctional phasor measurement unit,μMPMU)的快速发展使得线路各端可以获取高
学位
近年来,我国电网逐渐向特高压、远距离、大容量方向发展,特高压直流输电和超高压系统的全球互联使得电网中变压器的运行环境逐渐严苛。电力变压器在系统中可以改变功率流分布、调整电网电压,因此变压器的稳定运行对保证整个电网可靠性十分重要。变压器的突发故障通常是机械故障导致的突发性绝缘故障,其中由绕组引发的故障占比很大。为了避免绕组故障引起的变压器突发事故,国内外专家学者开展了绕组状态诊断研究,但目前状态诊断
学位
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高效、便捷、低成本共享成为现实,前沿技术影响到市场的各个行业,也改变了人民群众的思维方式和生活办事习惯。2016年以来,国务院、山东省政府相继发布多份文件,对“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互联网+监管”提出建设意见与要求,电子政务平台建设进入欣欣向荣的快速发展时期。建设银行以智慧政务业务为银行跨界经营的原点,颠覆传统单点型、分散型的营销方式,搭建以智慧政务为核心,融通政务
学位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光伏电池、燃料电池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DC-DC变换器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其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增益、低纹波、高效率的DC-DC变换器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当前提出的交错并联串联电容型高增益DC-DC变换器可以扩展到N相,随着相数的增加电压增益可以不断提高。但是在需要电压增益较高时变换器相数、元件和驱动电路数量过多,导致变换器体积增大、经济性变差,同时电感
学位
现阶段,全球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我国坚定“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发展步伐,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在这样的全球经济发展大背景下,国内外合作日趋紧密,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实现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大力拓展国际金融业务,优化资源配置,是当前商业银行实现经营方式转变的战略措施,也是商业银行未来发展遇到的机遇和挑战。国际业务具有担负风险较低、收益水平偏高、无需占用大量流动
学位
作为电力系统建模研究的基础性领域,负荷准确建模对电力系统的规划、运行以及控制等方面的决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新型电力系统“双高、双随机”的发展使得配网侧出现了广义负荷、柔性负荷等多元化的负荷新形态,负荷的构成及其特性发生了深刻变化,负荷模型精确性与泛化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负荷建模正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构建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基于交互式多模型算法的负荷建模体系,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为应
学位
近年来全球气候剧烈变化,导致极端天气频发,造成电网大面积停电,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政治社会影响。配电网由于与用户直接相连,在极端天气下的正常运行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引入配电网弹性反映在极端天气下配电网减小故障损失并尽快恢复正常运行的能力。配电网弹性提升策略的研究对于抵御极端灾害、减小故障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综合能源系统的发展,综合能源系统中能源网络间的紧密耦合能够在极端扰动下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