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恩·理查森非自然叙述理论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long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国内外对布莱恩·理查森非自然叙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理查森非自然叙述相关理论著作、文章的研读,同时引入相关理论家的研究观点、看法,对理查森非自然叙述理论体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讨论理查森的学术历程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指出国内对理查森非自然叙述理论相关研究的不足之处;第二章对理查森以模仿叙述、非模仿叙述和反模仿叙述的分类法界定“非自然叙述”进行辨析。通过对比分析扬·阿尔贝、莫妮卡·弗卢德尼克等人的相关看法,分析理查森关于“非自然叙述”定义的合理性与不足之处;第三章从故事层面讨论理查森的非自然叙述理论。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以具体叙述作品中“不可能的故事世界”的建构对模仿叙述理论的挑战为例,说明非自然叙述理论的必要性,同时以具体实例对比分析如何解读“不可能的故事世界”;第四章从话语层面考察理查森关于非自然叙述惯用的反常的叙述行为的理论分析。以“叙述者”为中心,讨论了三种类型的非自然叙述人称和叙述者的特殊形态及其“非人化”;第五章指出了理查森非自然叙述理论研究的意义及未来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其他文献
摘 要:一个人对事物表象的积累和丰富将对记忆、思维和想象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对小学生的表象进行形容和概括,能开发和促进小学生的想象和思维活动的发展。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正处于发展初期。所以,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表象的作用非常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增加和丰富小学生的表象素材,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对学好数学意义重大。  关键词:表象积累;培养;数学思维  表象是人们对感
作为二十世纪的两个文学流派“运动派”和“他们”派的代表,菲利普·拉金的诗歌常常用一种单纯的现实主义态度观察日常生活;韩东从日常生活出发,寻觅诗意,二者诗歌都表现了对平
伊恩·麦克尤恩是当代英国著名作家。他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并于1976年以第一本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摘得毛姆文学奖的桂冠。从此笔耕不辍,至今
广西北流西埌镇田心村客家人主要来自广东河源紫金县,移民广西两百八十多年来,田心村客家话仍保持出发地客家方言重要语音特点。同时,田心村客家话也受到迁入地方言的影响,产生了
清代诗歌无论从诗人的数量,还是诗作的数量甚至各种流派及诗歌理论,都大大超过了以往。在清初的文坛上,纳兰性德是位有见地又有建树的文人,他博通经史,诗文俱佳,尤善于词。在号称“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