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物周刊》中的女性形象建构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cj19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任《南方人物周刊》的主编徐列曾在发刊词上说过这样一段话:以平等、宽容和人道的立场,去关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重新打量每一个生命”。作为一家以人物报道为主要特色的主流媒体,采编团队在对每一个人物选题进行编辑,重新建构最后呈现在公众面前,一个人的性格特点、职业特征和社会价值,都体现和代表了该杂志的价值判断和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而公众对于媒介的接近和依赖程度日益密切,媒介在时时刻刻的影响着社会成员的思维方式、行为特征和价值取向。正是如此,研究《南方人物周刊》中的女性形象显得尤为重要。主流媒体中呈现出什么样的女性形象,这也更能体现社会对女性的价值判断。本文将从2009年1月5日到2011年12月26日三年共计142期《南方人物周刊》》杂志中统计出有关女性的人物报道237篇。在研究样本中,《南方人物周刊》中女性将以何种形象呈现在公众面前?是否真实、客观、全面的呈现了女性的生存状况?社会角色以及基本形象是否多元化或是传统的性别角色?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对研究样本进行细致的类目建构,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对其做定量和定性的系统化的科学分析。从整体上来看,《南方人物周刊》中存在着对女性的报道数量较少,女性登上封面的机会更是寥寥,对农村妇女报道不足等方面。但是,《南方人物周刊》中的女性形象,多是具有独立、自主、坚强的积极正面女性力量,他们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意识,寻求个人发展,不依附男性,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得到社会认同。媒介对女性的刻板印象正在消退,《南方人物周刊》在对女性人物的报道方面,解构了传统的“贤妻良母”式的社会性别话语,构建了新时期女性的话语女性,让公众对女性形象有一个更加全面立体的解读,也无形的促进男女之间性别话语的平等。《南方人物周刊》中的女性形象,有着极为强烈的性别平等意识,社会角色呈现多元化,但是在对文本的研究中,也存在着性别成见。无处不在的漂亮女人——她们是明星、名模亦或是王妃、名媛等,社会身份极具观赏性、娱乐性和消费性。大众媒介在对女性形象的建构上也是迎合男性的欣赏习惯、心里需求和生理欲望。将女性被置于明显被看的位置,身体物化,主体客观化,性别成见也会由此产生。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张氏正骨技术(小夹板固定)与张氏正骨技术配合石膏托外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162例肱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组采用张
目的 探讨钙网织蛋白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 (RA) 患者体内的表达及其与自身抗体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 收集 106 例早期活动性 RA 患者、 95 例经治疗达到稳定期 RA 患者、 8
现代学者有关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秋兴"情结研究颇多,但钱穆从中国文学深层的"人生自省"视角出发,对"秋兴"文学所蕴涵的生命自省意识的解说,无疑为我们反思中国文学自身的自省
现金作为公司的一项资产,有两大特点:一是流动性强,可以随时用于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支付,满足投资需求,节省交易成本和清算成本;二是收益率低,现金资产几乎不产生收益或收益很低,并且
小学生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体现其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志。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挖掘小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凸显他们的个性特征。
音乐能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人的心灵,丰富情感,唤起人们的真善美。每个人都是一只会唱歌的鸟儿。在音乐课堂中开展合唱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合唱中,激
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因素,改革是促进事业发展的活力源泉。理论和实践表明,无论常态化发展还是阶段性革故鼎新,都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战略战术并重"的指导思想
20世纪中期以后,随着信息革命的发展,全球逐步发展成为一体化。中国民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民营企业面临的内、外
随着移动终端设备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终端设备上多媒体应用的需求不断增加,用户对多媒体服务提供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数字视频服务。在移动终端设备上,传统的由CPU进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传承方式,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的重要结晶,是古代先贤思想的重要表达。文言文又是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文言文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