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阳,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城市之一。在清朝时期是清王朝的陪都,到了近代时期,沈阳自行开埠并建立满铁附属地和商埠地,逐渐从一个封建城市向半封建城市转化,其形成历程,在中国具有重要的地位。所谓日本建筑师作品的设计倾向,是由于1905年日本取得沙俄战争的胜利,从俄国人手中获得了“铁路用地”的使用权,并更名为“满铁附属地”,受到西方建筑文化、日本近代建筑文化和沈阳本土传统建筑文化三者的相互碰撞、摩擦、交融、共生等历程而形成的。该设计倾向包含两部分,一是“国际化”的设计倾向,即受外来建筑文化影响较深,所体现出的一种偏于国际思潮的设计倾向;二是“本土化”的设计倾向,即受沈阳本土地域性建筑文化影响较深,所体现出的一种带有沈阳本土特色的设计倾向。本文以1905-1945为主要的时间界限,以日本建筑师在沈阳本土进行的城市规划和实际建设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梳理日本近代建筑的发展历程、沈阳近代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日本建筑师在沈阳本土的实践建设情况,归纳出日本建筑师在沈阳本土中的设计作品所体现出的两种设计倾向的影响因素。并从城市规划和建筑建设两个方面归纳出两种设计倾向的具体表现,并以此作为理论依据分析总结近代时期日本建筑师在沈阳本土参与的城市规划和建筑作品中所运用的一系列设计手法。最终,通过对整篇的研究过程,获得对两种设计倾向的一种启示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