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研究发现,人或动物在卧床,制动,以及航天飞行等环境下,骨骼肌会出现显著的废用性萎缩,并且肌肉一旦发生萎缩恢复则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失重环境下肌萎缩的发生将严重影响航天员在太空的行动,威胁航天员执行太空任务的安全性。在临床上,病人由于长期的卧床和运动量的减少所发生的废用性肌萎缩则会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水平。在临床上,废用性肌萎缩属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但是目前还没有理想的防护措施。所以,研究预防和治疗肌肉萎缩的有效措施,可以为航天医学与康复医学的发展提供实验依据。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特色药物,在中国的应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近些年中药在废用性肌萎缩的研究中越来越受到关注。本实验室经过多年研究已经筛选出几种对废用性肌萎缩有显著对抗作用的中药,如川芎、当归、黄芪等具有活血化瘀或补益之功效的中药。本次研究拟以已证实有治疗效果的黄芪和当归两味中药,依据中药配伍理论组成药对。依据现代药理研究成果,黄芪当归因其有效成分的差异使其作用靶点有所不同,二者配伍可以体现出中药配伍多靶点治疗的优势,对于多种疾病的治疗效果优于单药。本次研究将观察黄芪当归配伍成药对后对废用性肌萎缩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影响机制。研究目的:1、通过比较单药黄芪和当归与黄芪当归药对对后肢去负荷大鼠比目鱼肌的影响,研究黄芪当归药对应用于废用性肌萎缩治疗领域的可行性。2、通过比较不同配伍比例的黄芪当归药对对后肢去负荷大鼠比目鱼肌的影响,寻找黄芪当归药对对抗废用性肌萎缩的最佳配伍比例。3、通过研究最佳配伍比例的黄芪当归药对对后肢去负荷大鼠骨骼肌细胞中促凋亡因子Bax与抗凋亡因子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对黄芪当归药对抗废用性肌萎缩的机制在分子层面做以研究。研究方法:1、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比目鱼肌肌纤维横截面积的变化和肌纤维类型的转变。2、利用Western-Blotting技术测定大鼠骨骼肌细胞内促凋亡因子Bax与抗凋亡因子Bcl-2的蛋白表达的变化。研究结果:1.与后肢去负荷组比较:黄芪单用组、当归单用组与黄芪当归5:1组分别使得比目鱼肌Ⅰ型肌纤维面积分别增加了15.61%(P<0.05),9.58%(P>0.05),56.32%(P<0.01); Ⅱ型肌纤维面积分别增加了76.63%P<0.001,),64.74%(P<0.001),90.83%(P<0.001);使得Ⅰ型肌纤维的比例分别增加了26.38%(P<0.01),17.67%(P<0.05),33.38%(P<0.01)。2.与后肢去负荷组比较:黄芪当归1:5组,黄芪当归1:1组,黄芪当归5:1组分别使比目鱼肌Ⅰ型肌纤维横截面积增加了37.94%(P<0.001,),28.92%(P<0.05),57.41%(P<0.001);Ⅱ型肌纤维横截面积分别增加了79.38%(P<0.001),70.83%(P<0.001),89.28%(P<0.001);使得Ⅰ型肌纤维的比例分别增加了12.15%(P<0.05),10.41%P<0.05),35.47%(P<0.01)。3.与后肢去负荷组比较:黄芪当归最佳配伍5:1组使得抗凋亡因子Bcl-2的表达在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中分别上升了6.88%(P>0.05),7.55%(P>0.05);而使促凋亡因子Bax的表达在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中分别降低了42.89%(P<0.01),0.24%(P>0.05);Bax/Bcl-2的比值在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中分别降低了34.50%(P0.01),18.33%(P<0.05)。研究结论:1.黄芪当归配伍组对抗废用性肌萎缩作用强于黄芪单用组和当归单用组。2.黄芪当归5:1配伍组为黄芪当归配伍对抗废用性肌萎缩的最佳配伍比例。3.通过抑制细胞凋亡来阻止蛋白的丢失是黄芪当归药对对抗废用性肌萎缩的分子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