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及ZnO纳米晶制备新方法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tfe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分别采用了反应溅射法和热活性法两种途径制备Si纳米晶,对其光致发光性能、微观组织、相结构和表面价键进行了分析,并对纳米晶的发光机理进行研究。同时,利用反应溅射法制备ZnO纳米晶,对其晶粒生长模型,以及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利用SiO2靶与Al靶反应溅射的方法可以制备晶粒尺寸细小、发光性能良好的Si纳米晶。本实验采用的是高功率溅射,因此落到衬底上的Si、Al、O粒子具有很大的动能,促使Al和SiO2在常温下就可以进行如下氧化还原反应:4Al + 3SiO2→3Si + 2Al2O3。同时,还使得溅射过程中形成的Si聚集,并结晶、长大。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溅射得到了Al2O3壳包覆的Si纳米晶,并观察到纯的紫外发射,经分析是源于Si纳米晶的量子限制效应。其中,Al2O3壳不仅限制了Si纳米晶的晶粒尺寸,同时还防止纳米晶被氧化,为Si纳米晶提供了理想的钝化层。Al/SiO2界面是不稳定的,当对其加热到一定温度时,Al与SiO2将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本实验利用此特性,分别对Al/SiO2复合膜、SiO2/Al/SiO2三明治薄膜退火,得到了包埋于SiO2基体中的Si纳米晶。本系统通过控制薄膜中Al原子的空间分布,使Si纳米晶的空间分布得到很好地控制。同时,Al原子量对薄膜中的Si纳米晶的晶粒尺寸也起到了限制作用。当Al含量较少时,薄膜中形成的Si原子也较少,则形成晶粒尺寸细小的Si纳米晶。利用SiO2靶与Zn靶反应溅射的方法制备包埋于SiO2基体中的ZnO纳米晶。由于Zn原子的还原性远大于Si离子,溅射时Zn原子将会优先与O离子结合形成了ZnO分子,并最终形成ZnO纳米晶。同时,实验中还观察到强的紫外发射,及可见光发射,它们分别源于ZnO与SiO2界面态和纵向光学声子的复合。
其他文献
本文对V2O5系催化剂和La1-xCexCoO3型钙钛矿催化剂在柴油机尾气排放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在自行建立的模拟柴油机排放系统实验装置上,以柴油机尾气中的氮氧化物(NOx)、碳氢化
如今活跃在我们身上的一个基因在进化过程中一度“死”去,而后复生。这是人们首次发现基因也可以起“死”回生。这个基因保护我们免遭许多种疾病,其中包括糖尿病。当一位美国
癌症纳米疗法的迅速发展,解决了传统药物递送系统的选择性低、毒性大和耐药性等问题。研究高效的纳米靶向制剂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课题,已受到生物医学及材料科学研究者的极大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是广泛应用于大、中型动脉替代物的人工血管材料。但是,当应用于小口径(直径小于6mm)的人工血管时,常由于血栓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