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学院派建筑教育史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siyou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院派"建筑教育是西方现代意义上建筑教育的发端,它始于17世纪后期的法国"皇家建筑研究会".该研究会在研讨建筑学说的同时,定期开设了建筑方面的学术讲座,这就是法国皇家的建筑学校雏形.法国大革命开始后,随着"皇家建筑研究会"的撤消,名为"建筑专门学校"的机构才独立开来;19世纪初,皇家政府将该校与绘画、雕塑学科合为一处,成立了"美术学院(Ecole des Beaus-Arts)".人们习惯上将该校称为"巴黎美术学院",并从学术倾向的角度简称其为"鲍扎(Beaux-Arts)".其学术思想和教学方法作为一种建筑学派,常常被称之为"学院派".事实证明,它有效地促成了建筑学说的规范化整合,完成了早期正规建筑教育成型和发展.在实际的运作上,"巴黎美术学院"的教学是个三方联动的系统----"皇家建筑研究会(后来变为国家美术研究会)"代表官方做总体控制,"学院"实施理论教学和日常管理,私人性质的"画室"负责建筑设计这一专业主课的教学,而三方协同的焦点则是为众多学生所瞩目的"罗马大奖赛".在其后的数十年时间里,"巴黎美术学院"在学术及教学两方面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渐达到了其颠峰状态.至19世纪后期,"巴黎美术学院"的"学院派"建筑思想和方法开始受到全世界的关注.美国作为刚刚脱离殖民地状态的新兴国家,19世纪后期开始通过谴派留学生、聘请"巴黎美术学院"学生任教等方式,为其起步不久的建筑教育引进"鲍扎"的思想和方法.到了20世纪初,在行业学会和各大学的共同努力下,一套既吸取了法国"学院派"精华,又符合本国职业市场需求的美国版本的"学院派"建筑教育体制得以形成.它无可质疑地完善和发展了"鲍扎"的学术思想,美国也因此很快成为更为优化的"学院派"建筑教育中心,形成了新一轮的全球性辐射.中国早期建筑教育就主要是在此影响下形成的.之所以将法、美两国这一时期的建筑教育视为紧密相关的"学院派"体系,是因为它们都以"鲍扎"思想为核心,在认识论与方法论上有着体系化的共性特征:学校与行业学会始终协同办学;教学模式以大学体系和画室制结合;学术上有尚古和折衷主义倾向;治学上有着明显的唯美和严谨的风范;实际运作中又都有着为适合各自国际发展的意识.
其他文献
目前,县域经济已成为推动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县级城市的发展水平也基本反映了浙江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全貌。如何充分发挥县级城市的发展作用对浙江省而言至关重要。本文
能源是人们生活发展的一项基本要求。可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有过半农村人口没有电用,也没有其他现代化的商业能源.一些国家的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已经增加了对能源的
文化传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中国建筑界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开始至今关于建筑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思索一直不普停息过,但这一问题似乎并未求得一个十分清楚的答案,这并不意味着以
本文以上海虹口、杨浦两区为例从历史发展、布局结构、空间特征、文化内涵等方面分析历史风貌街道特色的构成,通过实地勘查,对历史风貌街道的分布特征、保存情况,以及历史风
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一方面需要进行大量的空间关系分析以抽取其可行性基本特征,另一方面需要进行各种规划特征的可视化分析以支持方案的制定。基于空间基础地理数据之上的GIS
交易是人类交往行为中极为重要的一种。随着时间的变迁,人们为了满足单纯的日常生活所需的生活资料时所必须的“买东西”也逐渐演化成如今不仅注重购买本身,同时也注重对于环
本文从我国高校游泳馆的建设和使用现状出发,提出高校游泳馆所面临的问题,并引申出适应性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在社会、经济、人文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高校游泳馆形成了设计
随着中国成功申办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注册类),关于世博会的相关研究浮出水面。本论文试图从会场规划设计的角度对近几届注册类世博会进行比较研究,在次基础上对2010年上海世
学位
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进程中,特大城市进入快速成长期,城市规模急剧扩张、空间结构不断变迁。特大城市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显露出重大的问题。正确把握城市发展动力与空间结构的
学位
今年是住宅产业化在中国提出10周年.这十年来,我国房地产业经历了它的发展高峰.随着房地产业的繁荣,住宅装修业也蒸蒸日上.但是目前的装修业市场混乱,工业化水平低.全装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