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民间信仰与乡村基层组织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一方面,传统乡村社会是透视民间信仰的重要视角,在乡村社区结构、社会空间的建构中发挥作用。基层组织是各种民间信仰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另一方面,民间信仰又强化了基层组织的权威和凝聚力,通过信仰活动中的仪式不断增强成员彼此间的协作与认同。民间信仰与乡村基层组织之间存在某种互动关系。宗族村落是指由一个宗族在某地聚居繁衍而形成的村落,是中国传统村落组织形式之一。宗族村落中的民间信仰除了具有一般乡村民间信仰的乡土性和地域性,还具有自己独特宗族特征。民间信仰在宗族村落起到了强化和巩固村落整体,维系宗族团结和繁衍的效果。本文采用田野调查与地方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浙西札溪村为研究个案,对民间信仰与宗族村落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
札溪是徽州地区典型的宗族聚居村落,九相公是徽州民间诸神之一。论文以民间传说和地方文书为中心,研究九相公信仰的由来及其在札溪的流传与演变,探讨九相公信仰在札溪吴氏宗族传承与繁衍中扮演的角色。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梳理,我们发现九相公信仰在札溪的流传具有很强的宗族化色彩:对九相公的祭祀活动往往以宗族为单位;只有轮值的宗族分支才有资格“摆老爷”,享受“摆老爷”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入赘的外姓女婿除非改姓吴,否则不得参与“摆老爷”;外姓宗族请九相公神像需要跟吴氏宗族协商,订立迎神合同等。这些形式使得九相公逐渐由地方神转变为札溪吴氏的宗族保护神。
我们知道,宗族村落的维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村落内部的凝聚和村落与外部的交流。“摆老爷”的信仰形式使得每一个吴氏族人参与到九相公信仰当中,强化了吴氏宗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迎神”活动增进了吴氏宗族与其他宗族之间的联系和交流。由于札溪保存有唯一一座九相公神像真身,因此吴氏宗族在“迎神”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而这种主导地位的优越感又进一步提升了吴氏宗族内部的凝聚。因此九相公信仰在维系札溪吴氏宗族千年传承的过程中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