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亚热带大型深水水库盔形溞种群遗传多样性季节变化特征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lor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大型枝角类盔形溞(Daphnia galeata)为研究对象,利用微卫星DNA作为分子标记测定广东省流溪河水库盔形溞现生种群的遗传结构,探讨热带亚热带大型水库盔形溞种群是否存在渡夏种群,以及渡夏种群和休眠卵库对种群遗传结构的贡献,分析了盔形溞种群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的季节性变化特征。  通过利用微卫星 DNA的9个位点对流溪河水库连续4年(2012-2015)25个逐月采集种群来分析盔形溞种群的遗传结构,采用GENALEX和ARLEQUIN软件进行分析得到,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期望杂合度(He)为0.306~0.546,种群2013-Feb-1的遗传多样性最低为0.306,种群2013-May的遗传多样性最高为0.546;种群2013-May的所有位点均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这可能是由于种群在水体中发生近交的有性生殖方式,并面临较强捕食的选择压力。采用Structure软件的遗传结构信息倾向于按照年份将25个时间种群划分为4个(Delta K峰值为当K=4)遗传独特的种群数,每个组之间的遗传结构差异较大。通过分析种群内MLG数量和MLG多样性,存在年份内和年份间的共有的MLG,但是数量非常低。种群在第二年生长季初期,基因型频率结构出现显著变化,与上一年存在较大不同,仅有少数共有的MLG;跨年的渡夏种群共有的MLG分别为2012-2013年2个,2013-2014年为2个,2014-2015为3个。  表明生长季节初期现生种群的遗传结构主要受卵库的萌发补充的影响,卵库到现生种群的基因流决定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通过微卫星标记一直能检测到的MLG说明渡夏种群是水体中确实一直存在着现生的盔形溞种群。从MLG多样性和He相对降低的观察分析,热带亚热带水库不存在克隆侵蚀梯度,而呈现出强的克隆选择作用,盔形溞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呈现季节变化。
其他文献
托品烷类生物碱(Tropane alkaloids。TAs)主要提取自茄科植物,包括莨菪碱(hyoscyamine)、山莨菪碱(anisodamine)和东莨菪碱(scopolamine),而莨菪碱和东莨菪碱是两种作为抗胆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