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荫浏著《中国音乐史纲》和《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历史的研究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杨荫浏先生的《史纲》和《史稿》是20世纪中国音乐史学科的两部重要著作,又是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阶段性成果。由于客观环境和作者本人主观方面的原因,使得两部著作的面貌存在着较大差异。比较这两部著作的特点,总结其各自的价值与不足,对21世纪中国音乐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正文由“杨荫浏的学术人生”、“《史纲》和《史稿》写作背景与框架结构”、“《史纲》和《史稿》之比较研究”三部分组成。充分关注隐藏在学术著作后面的社会、时代和人的作用,以“学术发展阶段性成果”的规律作为指导思想,从探索杨荫浏的人生经历、学术道路入手,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参考其他学者的有关剖析与评价,从写作背景、框架结构、重点内容三个层面,对杨先生的两部音乐史著作加以比较研究,力求客观、清晰地总结出《史纲》和《史稿》各自的特点与价值。 第一部分为杨荫浏学术人生的总结。学术著作势必融入研究者的观念意识,因此该部分从人生经历、学术道路、学术成就三个层面对杨荫浏整个学术生涯作详细的梳理,以考察杨荫浏在不同学术阶段,思想意识与研究方向的特点以及这些因素对《史纲》与《史稿》写作的影响。 第二部分主要从《史纲》和《史稿》的写作背景与框架结构两个方面加以比较。两部著作的写作,一部是在解放前利用业余时间编写的教材性质似的中国音乐史著作,一部是在解放后以马列主义思想为指导进行研究的学术著作;另一方面,两部著作虽然都是“编年体”的结构模式,却有详略之分,一部是以532个大小不一的段落予以概括,分上古期、中古期、近世期三个时期梳理中国音乐历史发展过程;一部则按照朝代顺序分八编三十六章逐一进行论述。本部分属于表层或者说外围性质的比较。 第三部分是对两部著作内容的比较研究。在这一部分中,本文选择了著作中最为突出的八个问题,从音乐思想到史料运用,从音响资料到图片资料,从作品分析到乐律宫调,从乐器到音韵学,力图体现出两部著作内容上的明显差异。本部分则是深入到著作内层的实质性的比较研究。 结语部分回归到人与著作的关系,并对《史纲》和《史稿》的比较作出客观的结论与评价。
其他文献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两者的结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众多软件中PPT得到了大多数学校以及教师的偏爱,在课堂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PPT广泛普及的同时
【目的】研究氟啶虫酰胺和联苯菊酯在桃上的残留行为,评估两种农药的长期膳食摄入慢性风险,推荐两种农药在桃上的最大残留限量值(MRL),计算推荐值和国际标准值对中国普通消费者的
本文基于现代武器装备效能与作战效能研究的成果,详细地分析了鱼雷武器系统作战效能的定义、内容分析体系、各个评价指标参量和相应的数学模型。从工程管理的角度出发,给出了鱼
高速公路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产物,我国自1988年实现高速公路零的突破以来,2001年已达1.9万公里,目前里程数已跃居世界第二。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在对国民经济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产
银杏属于银杏科(Ginkgoaceae)银杏属(Ginkgo),学名为Ginkgo biloba Linn.。其水平分布大体是在北纬22~24,东经97~124,年平均气温10~20℃的地区是银杏经济栽培区。我国除青海和黑龙江
本文以“实时数据采集系统”为核心展开,重点研究了怎样采用主机与目标机结构,在实时环境Rtlinux下利用MATLAB RTW实现实时数据采集系统系统。 RTW是自动生成程序的软件,利用
本文以资源基础理论为指导,从技术的角度提出了一套能够指导科技型中小企业思考发展战略的系统分析框架。这一框架包括选择战略指导理论、明确核心能力的认识角度、核心能力的
HLA(High Level Architecture)是基于仿真部件的互操作和可重用的目的而形成的建模和仿真领域的体系结构,它为各种类型的仿真提供了一个通用的集成框架。联邦成员是HLA体系中
哈贝马斯的社会批判理论是以交往理性为理性基础的。这一理论既保留了传统的辩证理性观强调理性的批判否定精神的一面;又吸收了当代理性主义思潮重视人的自由的一面,试图建立以
宁国是国家林业局命名的“中国山核桃之乡”。山核桃树生长慢,进入产果期在10年之后,盛产期在15年之后,因此对宁国市山核桃适宜种植区的地质背景、气候环境、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