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绝对敬语向相对敬语的转化、敬语的简化以及商业敬语的复杂化等日语现代敬语的特征与敬语的“丁宁语化”密切相关。所谓敬语的“丁宁语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敬语的社交性礼貌用语化;二是敬语使用时,比起与话题人物的上下关系,说话人更注重自己与听话人的关系。过去,对于应该使用敬语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使用敬语。而且,当时的敬语仅限于地位低的人对地位高的人使用。而现在,敬语根据场合和听话人区别使用。并且,敬语不再是下对上用语,上对下也开始使用敬语。特别是近年来丁宁语“です·ます”的使用。由其构成的文体——“です·ます”体已成为对话基调。即便是敬语用不好的人,最低限度也会使用“です·ます”。丁宁语的广泛使用甚至使其不再被认为是敬语。
与丁宁语“です·ます”的广泛使用相反,话题中第三者敬语的使用呈递减趋势。过去,若话题中涉及多个人物,那么就要对各个人物的关系进行梳理,并一一使用相对应的敬语。这种敬语使用方式相对比较固定和客观。现在,平时说话时就不需要对其使用敬语的人成为话题人物后自然也不需要对其使用敬语,而即便在平时说话时需要对其使用敬语的人,一旦成为话题人物后,通常也不再对其使用敬语。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转变是因为,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较为复杂,为了不使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将直接参与对话的听话人作为首要因素考虑。然而,尽管话题中第三者敬语使用的减少是大势,但话题中第三者敬语的使用并没有消失。当说话人在考虑了听话人与话题人物的关系后,认为对话题人物使用敬语更为恰当时,话题敬语就会被使用。通过对话题人物使用敬语,说话人的目的是向听话人传达自己对“你”的一片用心。综上所述,现代敬语中话题敬语的使用与否很大程度上受听话人的影响。这种出于自身利益不受损害目的而使用的敬语较过去而言,不得不说现代敬语在档次和程度上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