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孔微球是一类具有特殊形貌结构的微球,独特的形貌赋予其低密度、高比表面积、良好的流动性等优点,在药物缓释、吸附与分离、催化剂载体等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多孔微球的制备方法种类繁多,其中,乳液法具有形貌、粒径可控,所得粉体分散性好等优点,已成为多孔微球最常用的制备方法之一。本文在综述多孔微球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采用乳液法制备多孔氧化铝微球、Fe304纳米粒子/乙基纤维素复合微球,并以多孔氧化铝微球为功能性填料制备辐射型隔热涂料,分析了填料对涂料隔热效果的影响,本课题的研究为多孔微球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以仲丁醇铝为前驱体,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相分离诱导剂,乙酰乙酸乙酯(EAA)为螯合剂,通过乳液法结合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内部具有不连续大孔结构的多孔氧化铝微球。加入EAA可延缓仲丁醇铝的水解和缩聚,使产物具有良好的球状形貌。加入PVP可诱导本体系发生相分离,对所得微球的微观形貌起重要的控制作用。PVP用量的增加给相分离相提供更长的时间进行粗化,使最终形成的独立孔孔径更大且分布逐渐变宽。热处理后氧化铝凝胶微球会发生如下晶型转变:无定型→γ-Al2O3→α-Al203。900℃热处理的样品仍然保持着光滑的球形形貌和内部的不连续闭孔结构,1300℃热处理的样品出现了α-Al2O3典型的三维互连结构。(2)以乙酸乙酯为溶剂,采用乳液法结合溶剂扩散法制备了Fe304纳米粒子/乙基纤维素复合微球。VSM测试显示磁性复合微球的饱和磁化强度随磁性纳米粒子的负载量增加而逐步增大,而矫顽力逐步降低。初步探讨了多孔复合微球的形成机理,多孔结构是水分子进入油相液滴中,诱导其发生相分离而形成,最后乙酸乙酯向水相中扩散,使乙基纤维素沉淀出来,从而得到固化的多孔微球,Fe304纳米粒子均匀分布在乙基纤维素基体中。(3)以多孔氧化铝微球为功能性填料,以硅丙乳液作为涂料的成膜物质,制备了辐射型隔热涂料。研究发现,孔结构和晶型对填料的漫反射性能有显著影响;填料添加量及形貌对涂层光学透过率有一定影响;添加2.5 wt.%多孔氧化铝微球为填料时,涂层隔热性能有较为显著的提升,半小时红外灯照射后内测试板温度涨幅为26.9℃,低于不添加填料时的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