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性旋律”与“域性旋律”考辩

来源 :新疆艺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nga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蒙古族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能歌善舞,音乐是蒙古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蒙古族历史、文化息息相关。其中民歌作为蒙古族传统音乐种类中数量最多、流传最广的音乐形式,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蒙古族人民精神生活的寄托。蒙古族在我国分布跨越多个省份,其中内蒙古地区、新疆地区都是重要的蒙古族聚居地区,两地蒙古族人民具有共同的族源、文化历史背景以及生活习惯等,因此两地所处地域不同,但在族源、文化、传统音乐等方面有割舍不断、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以内蒙古、新疆蒙古族民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民歌旋律结构的对比分析,得出两地民歌在旋律结构上的同源性特征。蒙古族民歌从体裁上分可以分为长调、短调两类,这两类民歌之间既有音乐风格上的对立,又有音乐旋律特点上的统一。将内蒙古、新疆两地的长调、短调进行对比研究,可较为全面地把握两地蒙古族民歌的整体面貌,从而更好地总结归纳两地民歌的同源旋律结构特点。本文共分为以下四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章:蒙古族民歌发展历程与分类。对蒙古族音乐的历史分期,民歌发展历程进行梳理。然后从题材、体裁两方面对其进行分类划分,从而为下文两地民歌分类对比做理论支撑。第二章:长调民歌同源旋律结构探究。这一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分别从音阶与律制、调式调性、节奏节拍、旋律形态特点、曲体结构五个方面对内蒙古、新疆两地蒙古族长调民歌进行同源旋律结构的探究。第三章:短调民歌同源旋律结构探究。这一章基于第二章的理论基础之上,重点对两地短调的节奏特点、曲体特点与旋律发展特点三方面进行论述。第四章:内蒙古、新疆地区蒙古族民歌同源旋律结构形成之因。本章从民族音乐遗传基因的“五态”入手,对两地民歌同源性形成之因进行探究,从音乐人类学、音乐美学等研究视角对研究内容加以对照。
其他文献
敦煌盆地五墩凹陷勘探程度低,根据钻井、地震及野外踏勘等资料,利用古地貌分析确定物源方向,单井相、地震相分析确定相类型,对五墩凹陷侏罗系物源体系及沉积演化展开综合研究
并网时PR控制较PI控制有更好的稳定性能,但利用该策略进行三相光伏并网控制时,光照条件和负载改变带来的并网点有功波动问题仍然存在。使用了一种同时利用蓄电池和超级电容的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因其自身优越性已成为桥梁建设中的主要桥型之一。近年来,由于设计缺陷、施工处置不当等,造成该类型桥梁在施工及运营阶段曾出现开裂、下挠等病害。因此,开展关于其复杂受力锚下区域受力行为以及施工合龙顺序研究具有实际意义。本文以一座(40+70+40)m连续刚构桥为工程背景,针对悬臂施工过程中1#块腹板产生的裂缝问题,利用ANSYS建立局部空间模型进行模拟分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220-02  班级是学校的最基层组织,是学校工作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办好一所学校的基础在班级,班级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校办学的成败。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班主任工作关系到班级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关系到学校各项工作的落实和开展。《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振兴民族
为了满足安装空间紧张的工业自动化场所的需要,以NGWN(Ⅱ)型(3Z)行星齿轮机构为主传动机构并结合定轴轮系齿轮传动和蜗轮蜗杆机构组成混合传动方案,开发了结构紧凑的小型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