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元化经营是商业银行效率提升的新突破口,然而从国外商业银行案例中可以发现:多元化经营并不总是一条“黄金定律”。在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环境面临着许多新变化,多元化经营能否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我国商业银行在目前经营背景下该制定怎样的多元化战略?这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学术界至今也未形成统一的观点。因此,研究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与经营效率的关系具有现实与理论意义。本文共分为五个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研究背景与意义,并对国内外关于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与经营效率关系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指出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二部分,简要介绍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与经营效率的概念与理论,并分析多元化经营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作用机制;第三部分,基于DEA模型选取投入产出指标测算出我国100家样本商业银行2008年至2014年的效率,并对效率值进行总体分析与比较分析;第四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实证部分。为使结论更有说服力,同时构建普通面板模型和以资产总额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通过对比研究多元化水平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经比较,三重面板门槛模型的估计效果最好,三个门槛值分别为253.382亿元、489.248亿元和1313.132亿元。结论表明,多元化水平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随着资产规模的变动而不同。首先,资产规模低于253.382亿元的商业银行并不适合多元化经营;其次,资产规模中度水平(介于253.382亿元与1313.132亿元)的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会对经营效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在资产规模达到一定水平后(489.248亿元)这种促进作用却会减小;最后,对于资产规模大于1313.132亿元的的大型商业银行而言,多元化经营反而会不利于其经营效率水平的提升。这些研究结论表明先前国内许多学者在做相关研究时,直接比较不同股权性质下银行多元化经营效应的分析方法不太妥当。第五部分,对全文结论分析总结,并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