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细粒胶磷矿—白云石分散行为及机理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jsd84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研究表明,选择性絮凝浮选是改善和强化微细粒矿物浮选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微细粒磷矿石分选中,微细粒胶磷矿与白云石矿浆不能稳定地分散。因此,系统研究微细粒胶磷矿与白云石分散行为,使微细粒矿物颗粒良好、稳定地分散在矿浆体系中,对于改善微细粒磷矿石分选具有一定意义。论文通过单矿物沉降试验,系统考察了搅拌速度、搅拌时间、矿浆pH值、分散剂种类(ZSC、ZSS、ZSP-1、ZSP-2、ZSP-3)及用量对微细粒胶磷矿与白云石分散行为的影响;考察了在不同分散剂体系中,添加Ca2+、Mg2+离子对微细粒胶磷矿与白云石分散行为的影响;通过Zeta电位、接触角、表面张力、红外光谱的分析测试,研究了微细粒胶磷矿与白云石表面与分散剂作用机理,同时也考察了分散剂对微细粒胶磷矿与白云石可浮性影响。研究结果为微细粒磷矿石高效浮选脱镁提供依据。提高搅拌速度与时间可以促进微细粒胶磷矿分散,当搅拌速度超过2000 r/min,搅拌时间超过5 min后,分散行为趋于稳定。不添加分散剂时,pH值对体系分散影响较大,碱性条件下微细粒胶磷矿与白云石分散率可达到20%,优于酸性条件(分散率5%);添加磷酸盐浓度为2 mg/L时,pH值对微细粒胶磷矿分散影响较大。分散剂对两种矿物分散效果影响均为ZSP-1>ZSP-2>ZSP-3>ZSS>ZSC,且对微细粒胶磷矿分散效果均优于白云石;pH值和分散剂对微细粒胶磷矿与白云石的分散效果均有影响,且二者之间分散剂的影响效果更大。不同分散剂体系下,Ca2+、Mg2+离子减弱了微细粒胶磷矿与白云石的分散行为,随Ca2+、Mg2+离子浓度增大,两种矿物分散性均降低。分散剂、pH值及Ca2+、Mg2+离子对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几乎没有影响。随分散剂浓度增大,矿物表面Zeta电位绝对值增加,且矿物表面接触角降低,表面亲水性增强,微细粒矿物分散性增强。添加Ca2+、Mg2+离子可降低矿物颗粒表面Zeta电位绝对值及增大矿物表面接触角,导致矿物颗粒间静电斥力下降,亲水性变弱,使矿物颗粒分散性降低。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分散剂及Ca2+、Mg2+离子在微细粒胶磷矿与白云石表面以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形式共同作用。综合以上分析,微细粒胶磷矿与白云石颗粒表面Zeta电位、表面润湿性是影响其分散行为的关键因素。在油酸钠、GJBW两种捕收剂体系下,随着分散剂浓度增大,两种微细粒矿物上浮率均有所下降,但微细粒胶磷矿与白云石的选择性分离效果增强,添加ZSP-1分散剂时二者浮选分离效果较显著。
其他文献
甲醛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且易溶于水、醇和醚的气体,在化学工业中是一种很常见的化学成分,同时也是一种具有较高毒性的物质。近年来,国内外已经开展了采用生物法处理甲醛
执行难是困扰我国司法界多年的问题,而在破产法的司法实践过程中,出现了部分法律尚未解决的问题。随着2015年"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的颁布,如何施展司法执行能动作用,促进执行
采用热重-红外(TGA-FTIR)联用技术研究液晶聚合物(LCP)的热分解行为,研究不同升温速率(10、20、30、40、50℃/min)对LCP热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对LCP的逸出气体组成进行分析。结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评价方法,对东辽河流域20个地表水监测点的水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东辽河流域地表水水质受到了较严重的污染,污染主要分布于东辽河流域的中下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