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的《红与黑》,二十世纪英国具有争议性的优秀小说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以及二十世纪初美国文学巨匠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夜色温柔》都包含了一个相似的主题:“穷小子白日梦”。本文主要以这三部小说为例管窥“穷小子白日梦”故事的传统模式、现代演变及演变背后的原因。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三位作家及其代表作,阐释有助于分析“穷小子白日梦”故事演变的相关理论及术语。第二章主要分析民间传说中“穷小子白日梦”故事的结构和特点。第三章关注三部近现代小说中不断演变的“穷小子白日梦”故事:于连破灭的白日梦、梅乐士差点实现的白日梦和迪克已经实现了但最终破碎的白日梦。第四章以女性主义批评为基础着重分析现代版本“穷小子白日梦”故事的特点。首先,男性与女性的结合并非出自单纯的爱;其次,女性勇敢地争取自己的社会地位,成功地从他者转变为主体;最后,现代版本的“穷小子白日梦”故事反映出三位作家对男性权威的焦虑,具体表现为司汤达的些许信心、劳伦斯的焦虑以及菲茨杰拉德的缺乏信心。第五章为结论部分,阐述了“穷小子白日梦”故事的演变过程以及演变背后的原因:女性地位的逐步提升、社会性别角色的再构、社会变迁所带来的婚恋观念的变化,以及男性作家面对社会变革后两性关系和男女角色的改变所产生的困惑甚至焦虑。本文研究表明:(1)现代版“穷小子白日梦”故事渲染的是“穷小子白日梦”如何破灭而不是美梦如何成真,关注的是“穷小子”在不同层面上所受到的阻挠;(2)在现代版故事中,男性在“婚姻市场”上的“劣势”并未随着故事的进展逐步转为优势,其男性“权力”和男性权威也没有进一步扩大;(3)现代版故事中的女性人物不像民间传说中的女性,自始至终是被动、弱小、需要保护的对象,而是一改“第二性”“他者”地位,表现出很大的主动性、独立性,在两性关系中获得越来越大的权力;(4)传统的“穷小子白日梦”故事表现了男权的胜利,而现代版“穷小子白日梦”故事则在不同程度上表达了男权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