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O2太阳能光解水催化剂的制备和性能表征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taomeizi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氢能源是一种清洁高效的可再生能源。利用丰富易得的太阳能和水资源制造氢,是解决日益严重的世界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选用最具有开发前景的环保型光催化材料纳米TiO2做为光解水的光催化剂,进行催化性能研究,为利用太阳能制氢提供一种高效可行的方法。通过样品的制备研究,选用凝胶–溶胶法制备掺杂Fe3+离子的纳米TiO2,并负载金属Pt,采用XRD、SEM、DTA等现代分析方法,对制备条件与制备样品的组成、结构以及光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试验以钛酸丁酯为前驱体,无水乙醇为溶剂,硝酸做为催化剂,通过水解–缩聚反应得到浅黄色均匀透明的溶胶。溶胶进一步反应失去大部分乙醇溶剂逐渐变成不透明凝胶。凝胶继续升温干燥后,在于马弗炉中加热到指定温度,分别焙烧保持2 h,得到不同晶粒尺寸TiO2微粒。XRD谱图分析表明,焙烧温度对制备样品的物相组成具有决定性作用。以400℃、450℃和600℃焙烧2 h的样品中,400℃焙烧得到的样品完全为锐钛型纳米TiO2,XRD谱图中只有锐钛矿的衍射峰出现;450℃的样品中开始出现金红石的衍射峰,说明已有部分锐钛型纳米TiO2开始转变为金红石型纳米TiO2;600℃的样品则大部分为金红石的衍射峰,说明锐钛型纳米TiO2已大部分转化为金红石型纳米TiO2。掺杂Fe3+离子对相转变具有促进作用,Fe3+的掺入对纳米TiO2由锐钛型向金红石转变有促进作用,且Fe3+的少量掺杂有抑制样品晶粒粒径长大的作用。SEM分析表明,掺杂1% Fe3+后,样品颗粒大多呈球形,样品分散性较好。随着掺杂Fe3+离子浓度增加,颗粒团聚现象明显增加。激光粒度分析表明粒径分布范围随着掺杂Fe3+浓度增大而增大,掺杂1% Fe3+的纳米TiO2粒径分布范围最小,粒度分布主要在0.5–0.7μm之间。负载适当质量的Pt可以在纳米TiO2颗粒表面形成微型电极,有助于催化剂性能的提高,但是过多负载会遮盖颗粒表面而影响催化性能。制备工艺参数对样品光催化性能有很大影响。正交试验表明焙烧温度为400℃,掺杂3% Fe3+并负载2% Pt的纳米TiO2有最大催化活性。锐钛型和锐钛型与金红石型混合晶型比完全金红石型纳米TiO2拥有更高的活性。通过最优化掺杂负载比改良的TiO2光催化剂性能显著提高,光能利用率大幅上升,相同试验条件下相同时间产生的氢气是未经处理的TiO2的10倍,研究达到预期的目的。
其他文献
磷酸亚铁锂(LiFePO4)以其无毒、对环境友好、原材料来源广泛、比容量高、循环性能及安全性能好等显著特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最有发展前途的正极材料。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Eu3+、Ce3+以及Ce-Eu共掺杂纳米TiO2。对Ce-Eu共掺杂样品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对其光催化活性的影响。选取最佳配方对赤泥质
粉末态纳米TiO2光催化剂在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时具有难分散,易团聚失活,不易回收利用等缺点,同时如果不对TiO2光催化剂进行改性,它在降解有机污染物时基本上没有选择性,这
γ-Al2O3是常用的加氢处理催化剂载体。研究表明,新型载体结构的设计是改善催化剂反应性能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探讨并优化了等级介孔Al2O3的合成条件,在微反评价装置上测试
我国稀土资源丰富。其中稀土氧化物CeO2以其较为独特的晶体结构和较高的储放氧能力而有着广泛的应用。将CeO2制成介孔在催化等领域效果更佳。目前,关于CeO2的研究已经发展到
本论文通过一种简单方便的制备方法合成了高效的BaMoO4:Pr3+系列红色荧光粉,研究了掺杂碱金属、卤素等阴阳离子对其光学性能的影响。并在没添加任何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下,通过
3-甲基-3-丁烯-1-醇(MBOH)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可用于制备减水剂、拟除虫菊酯和柠檬醛等化学品。传统的MBOH的制备方法是,在无水条件下以无水SnCl4、SiCl4和ZnCl2为
物质在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SCF)中的溶解度是进行超临界萃取、微粒制备、无机/有机纳米复合材料合成以及超临界化学反应等过程设计的基础数据。通常溶质多为固体化
本文在研究了不同过渡金属离子改性对纳米ZSM-5沸石催化剂芳构化性能影响的基础上,选择了芳构化活性较强、液体收率较高和异丁烷转化活化性能较好的Fe/HZSM-5催化剂作为考察
TiO2具有光催化活性高、廉价、无毒、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在废水处理、抗菌、自清洁、光催化还原水析氢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其禁带较宽(3.2eV),只能利用紫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