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坡消落带生态屏障植被构建与污染生态特性研究

来源 :三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85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落带是指水库季节性水位涨落使库区被淹没土地周期性出露于水面的区域。三峡水库175m蓄水运行后,消落区全面形成,原陆生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导致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影响三峡库区生态与环境保护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库区消落带环境的治理得到逐步的实现,其中,植被生态恢复技术受人们热切的关注,筛选适合当地的生态植被能起到减污截污、防止水土流失、美化环境等作用。本文在调查香溪河消落带土壤本底值的基础上,筛选出了几种适合消落带生长并能够对消落带土壤进行修复的物种,并将所筛选的物种进行合理搭配种植,模拟消落带陡坡生态环境对不同污染物进行减污截污实验,进行污染生态学研究得到了较好的对典型污染物消减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综述了三峡蓄水以来给三峡库区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国内外对于消落带环境问题所进行的研究进展。其中,植被生态恢复技术是当前应用于库岸带和河滨带环境治理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2.收集了香溪河相关的地理气候、水文等资料,并对香溪河消落带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及植被群落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调查区域从香溪河峡口镇至长江干流12km范围,布点10个样地,分别对消落带(145m-175m)及以上(175m-225m)进行取样,分析了其中的总氮、总磷、有机质、pH、硝态氮和铵态氮等指标。植被群落调查也按照175m上下进行取样分析,对消落带物种的总科、属、种数进行了统计,按照重要值的大小筛选出了香溪河消落带最关键的3个物种。前期的调查工作为消落带生态屏障构建的植物筛选提供了依据。  3.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香溪河消落带(145m-175m)及175m-225m土壤中Pb、Cu、Cd、Cr等重金属含量,采样方法同土壤理化性质和植被调查的方法。用单因子指数法、多因子综合评价法以及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土样中重金属综合污染效应。结果表明,消落带上缘土壤各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消落带土壤重金属含量,单因子污染评价得出前者都处于重度污染状态,而消落带土壤基本上处于轻度污染,部分处于安全和警戒线状态,影响香溪河消落带及上缘环境的主要重金属污染因子为 Cd、Pb,生态风险评价得出,四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大小顺序为 Cd>Pb>Cr>Cu,上缘土壤大部分处于重金属中等和可观级潜在生态风险,可能是由于季节性水淹的原因,消落带土壤都处于低等级潜在生态风险。  4.依据香溪河土壤重金属的分析结果,室内消减试验以重金属 Pb作为主要污染源加以控制,初步研究了不同浓度的Pb对香根草、麦冬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香根草、麦冬为材料,设置0mg/L、250mg/L、500mg/L、750mg/L、1000mg/L5个Pb浓度,研究了Pb污染对植物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本文在相同的条件下完成了香根草与冬麦对 Pb污染的抗性研究,得出了香根草具有更高的抗 Pb能力,为香根草用作土壤 Pb污染地植被恢复物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5.研究了桑树对重金属 Pb的吸收及生理生态响应,用20×30cm花盆装土6kg,每盆种3株幼苗期桑树,每浓度梯度设置3次重复,以醋酸铅为 Pb源设置浓度0mg/kg(对照)、100mg/kg、300mg/kg、600mg/kg、1000mg/kg,平时给以充分的水量、光照和温度,待加入 Pb一个月后取样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桑树对 Pb有一定的富集能力,从其体内酶和光合参数的变化可以看出,桑树能够抵抗一定浓度的Pb毒害,适合用作 Pb污染地修复植被。  6.围绕香溪河陡坡消落带生态防护所需植被进行筛选试验研究,完成建设繁育基地10000m2,目前物种数量30多种,按照景观、濒危、淹水、经济林、固土等类型将植物园分为6大功能区;为了室内更好的模拟不同物种搭配模式对污染物的消减效果,课题组设计了一种多功能生态模型实验车,并申请专利,为课题后续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有机硅化合物是一类含C-Si键的非天然化合物,其不仅在不对称合成及功能材料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某些有机硅化合物还具有特殊的生物学活性.作为药物,许多有机硅化合物较其
光催化是一种具备深度氧化能力的环境修复技术,拥有高效、节能、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被认为是解决当前水体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该技术是利用光催化材料在可见光作用下降解污染物,从而净化水体环境。目前,对光催化材料进行改性处理,拓宽其光响应范围是光催化领域的研究重点。本论文以钒酸铟(InVO_4)和溴氧铋(BiOBr)可见光响应光催化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半导体复合对其进行表面修饰,提高光催化材料量子效率并拓
关注与研发具有光电功能的半导体材料,是未来功能性材料的一个发展趋势。IV-VI族元素及其Cd基三元化合物是优良的光电功能材料,本文旨在这几种半导体材料的光电性能方面研究,目的
荧光相关光谱(Fluorescence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FCS)是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单分子光学检测技术。FCS原理是基于在高聚焦的激光束下溶液中荧光分子或纳米级的荧光探
CD45是广泛表达在有核造血干细胞表面的跨膜糖蛋白,也称之为白细胞表面共同抗原,其胞浆内存在着具有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活性的结构,可通过改变Src家族蛋白酪氨酸激酶结构从而调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是一种由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和寄生曲霉菌(Aspergillus parasiticus)产生的对人和家畜危害极大的真菌毒素。该毒素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其中又以黄
蛋白质组学研究在功能基因组时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双向电泳是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花生(Arachis hypogeae L .)容易受到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侵染和黄曲霉毒
纺织印染、皮革及造纸等工业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其中许多染料为含有多聚芳香环、偶氮键的复杂有机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危害极大,因此对此类废水的净化处理十分重要。处理染料废水的方法有吸附法、生物法、化学法和电化学法等。在这些方法中,许多涉及到较高的成本,并不适合小型企业使用。吸附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对染料废水的处理效果好。相对其它方法来说吸附法去除废水中的染料具有很大优势。目前用于染料吸附的吸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