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厚壳贻贝的钙化和呼吸对近海碳循环的影响

来源 :浙江海洋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F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海碳循环是海洋碳循环极其重要的构成且生物过程最活跃,该海域的初级生产力相对远洋格外高,特别是近海贝藻养殖区的高强度生物活动对碳循环有着特别凸显的影响,已经逐渐成为科学家们的研究热点。熟悉养殖生物的生理活动在近海碳循环中的作用,将有助于对近海碳循环的过程深入了解。因此,本文论述了海洋碳循环的三个关键过程—生物泵、溶解度泵和碳酸盐泵,还对我国厚壳贻贝的养殖现状以及中国近海碳循环的研究进展做了简要介绍。并且,本文实验过程采用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为实验对象,以碱度异常技术(Alkalinity anomaly technique)为主要技术手段,测定了不同温度和盐度条件下厚壳贻贝的钙化率和呼吸率,模拟了厚壳贻贝对未来海洋酸化环境的响应,探讨了其对近海碳循环的可能影响,并且分析了养殖厚壳贻贝的生物沉积作用对东极养殖海域碳循环的贡献。所得结果如下:  1、厚壳贻贝的钙化和呼吸受温度变化影响显著,耦合曲线发现其与温度之间呈线性关系,当温度升高时,钙化率和呼吸率相应地提高。当温度上升到30℃时,钙化率和呼吸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50±0.02μmol.FWg-1h-1、4.64±0.21μmol.FWg-1h-1,此时钙化和呼吸活动释放CO2强度最大。温度变化对厚壳贻贝的呼吸熵没有明显影响,不会改变其能量代谢方式。  2、生长在不同盐度海水中的厚壳贻贝钙化和呼吸活动变化显著。当海水盐度为15~30‰时,钙化率随着盐度上升而升高,后随着盐度上升而降低,盐度为30‰时钙化率达到最大值0.42±0.02μmol.FWg-1h-1。不同盐度梯度下的呼吸率曲线呈单峰状,最大值可达2.45±0.07μmol.FWg-1h-1,此时的盐度为25‰,厚壳贻贝呼吸活动排放CO2最剧烈,随后呼吸率下降。厚壳贻贝的能量代谢方式在不同盐度的海水环境里也有所变化,这对于其生存有较大影响。  3、厚壳贻贝的钙化和呼吸活动在酸化环境中发生显著变化,随着酸性程度的增加而骤降。当海水pH为7.80时,钙化率下降了大约43%,随后在pH7.20处降至0。当海水酸碱度趋于中性时,呼吸率和耗氧率分别下降了23.5%和11.0%,且此时呼吸熵也明显变化。这些变化对厚壳贻贝是一个潜在的致命威胁。  4、综合室内实验过程和数学计算方法,比较不同季节厚壳贻贝钙化和呼吸放碳率与生物沉积作用主导的碳沉积率,并对东极厚壳贻贝养殖区可移出的直接碳汇进行估算,以评价厚壳贻贝养殖对东极养殖海域碳循环的贡献。结果表明,东极养殖区的厚壳贻贝呼吸和钙化过程释放的碳分别约有为6.4 t和0.49 t,而通过生物沉积作用被封存的碳可达18.3 t。另外,厚壳贻贝养殖区可产生大约163.4 t的直接碳汇。虽然厚壳贻贝的钙化和呼吸会释放CO2,但其生物沉积作用使更多的碳得以封存,这些被封藏的碳大约是被释放的碳的2.7倍,养殖厚壳贻贝整体上表现为碳汇。
其他文献
维甲酸类X受体(RXR)属于核受体家族中第二亚族成员,在类固醇核受体家族中高度保守,首次是从人肝和肾细胞中的cDNA文库中,分离到了人类的hRXR。在昆虫和甲壳动物中,RXR处于蜕皮、
学位
本研究将海带配子体eDNA抑制消减文库所产生的627克隆进行测序,按照序列匹配部分大于100 bp并达到95%以上相似性的标准,使用DNAMAN软件去除低质量的EST,将剩下的618条EST聚类成18
近年来,随着冶金、仪表、印染等工业的发展,排出废水中重金属离子大幅度增加,除直接对海洋生物造成毒害外,重金属还会在河口浅海区沉积于淤泥中,对栖息于潮间带滩涂中的生物生存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