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地膜覆盖对土壤水分、养分及作物产量的Meta分析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toufang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膜覆盖作为抗旱保墒增产的耕作措施,在我国西北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和普及。迄今为止,关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膜覆盖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产量的影响已有较多研究,但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甚至出现矛盾。因此,需要对地膜覆盖在土壤水分、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方面的影响进行综合量化的评价分析。我们利用文献中的1278个观测结果进行Meta分析,对我国西北旱作农业地膜覆盖中土壤水分、硝酸盐、有机碳的分布和作物产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可以显著增加表层土壤水分(12.9%)和硝酸盐含量(28.2%),但使0~10 cm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略有下降(1.8%);地膜覆盖可以显著提高作物产量(43.1%),其中对春玉米的影响效果最显著(79.4%)。结合生育期降雨量分析发现,当降雨量在200~300 mm时,地膜覆盖的增产效果最显著(72.8%),这是由于该降雨量下的作物中春玉米和马铃薯所占比例较大,这对于该地区地膜覆盖下作物区划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不同的氮肥施用量分析,结果表明当施氮量在200~300 kg/hm~2时,地膜覆盖带来的增产效应最为显著(80.2%),但关于地膜覆盖施氮量对环境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通过经济效益分析表明,地膜覆盖可以显著提高经济效益29.5%,其中对于春玉米经济效益的增加效果最显著(71.1%),而对于春小麦无显著影响作用。综上所述,地膜覆盖可以增加我国西北雨养农业地区表层土壤水分和硝酸盐含量,显著增加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尤其是春玉米,因此为了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建议采取与地膜覆盖相对应的作物区划措施。然而,要全面评估地膜覆盖在西北旱作农业中的可持续性,还需要考虑到氮的流失、有机碳的耗竭以及覆膜导致的面源污染等问题。
其他文献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加快。但是,国民经济长期形成的重投资、轻消费和依赖出口的格局,使得近年来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相对偏低,这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健
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在发展本地经济之时,倾向于把旅游风景区的项目开发建设作为重要目标。这类项目一般涉及的利益主体多、周期长、投资大、关系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在项目
运用随机服务系统理论建立了舰载防空武器系统的作战仿真模型。通过作战想定,对几种防空武器配置方案的作战效果进行了仿真。根据仿真结果,对影响防空武器作战效能的因素进行了
关联理论是Sperber和Wilson于1986年首次提出的。关联理论的提出,对语言学界是一个巨大的贡献,因为它给予语言现象一个全新的观察视角。关联理论是建立在言语交际这一概念之上
如今,对于公安人员进行特殊英语培训变得越来越重要,近两年来书店里也出现了一些关于公安英语的教材和使用手册,其中一些也被引用到公安院校的英语课堂里来,公安英语教学受到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工程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发展趋势,而对数字化成果的法律保护是保障此工程有序进行、良好发展的制度基础。非物质文化数字化成果在权利主体
生物催化脱硫因其低耗能,低投资,低污染等优点在燃料油脱硫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目前,生物催化脱硫技术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如下几方面:脱硫菌的筛选、脱硫途径及机理的研究
<正>一、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第一,个体性格层面。家庭暴力的施暴者性格往往敏感、嫉妒,自控和沟通能力差,具有双重性格,相信暴力神话;从受暴者角度看,受暴者“逆来顺受”的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