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大鳞片石墨资源相对匮乏,石墨产品中以鳞片石墨用途最为广泛,需求量最大,且其价值与鳞片尺寸和品位成正比。但鳞片石墨传统磨浮工艺普遍对石墨鳞片破坏较大,因此针对不同嵌布粒度的鳞片石墨矿石,合理选择再磨工艺具有重大意义。鳞片石墨由于嵌布粒度不同其浮选性质也有所差异,针对甘肃民勤鳞片石墨矿(1#矿)和黑龙江萝北鳞片石墨矿(2#矿)两种不同嵌布粒度的鳞片石墨矿石分别进行了矿石性质、粗选条件、开路试验及浮选速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矿石性质研究表明,1#矿和2#矿固定碳含量分别为4.45%、9.29%,1#矿石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其次为长石类、云母类、透闪石、绿泥石等;2#矿石脉石矿物中石英和透辉石含量较高,其次为长石类、云母类、透闪石、方解石,还含有少量黄铁矿等。1#矿石墨嵌布粒度较细,+0.15mm粒级的石墨颗粒数累计比为3.1%,粒径在-0.052mm以下的颗粒较多,累计比为58.65%。;2#矿石墨嵌布粒度较粗,+0.15mm粒级石墨颗粒数累计比为10%。粗选条件试验表明,1#矿较优的粗选磨矿细度为-0.074mm66.68%,煤油用量为400g/t,2#油用量为60g/t,浮选浓度20%,矿浆pH值为8.5;2#矿较优的粗选磨矿细度为-0.074mm45.11%,煤油用量为348g/t,2#油用量为66g/t,浮选浓度20%,矿浆pH值为8.5。开路试验表明,1#和2#矿经四次再磨五次精选球磨开路流程,可分别获得固定碳含量为96.13%、96.49%的石墨精矿;1#和2#矿分别经五次再磨六次精选棒磨和四次再磨五次精选棒磨开路流程,分别获得固定碳含量为95.77%、96.01%的石墨精矿。1#矿球磨和棒磨开路流程精矿中+0.15mm粒级产率均不足3%,棒磨略高于球磨,但棒磨磨矿效率远低于球磨;2#矿球磨和棒磨开路流程精矿中+0.15mm粒级石墨含量分别为9.56%、11.38%,棒磨可对石墨鳞片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浮选速率试验表明,2#矿的浮选速率常数较1#矿高,均随煤油、2#油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随浮选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过高或过低的矿浆pH值均会导致浮选速率降低。可通过控制刮泡时间,适量增加煤油用量,降低2#油用量以及浮选浓度达到提前回收部分石墨鳞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