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固化聚合物基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和性能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a9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系统研究了紫外光固化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结构与性能。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采用两种方式:一是溶胶-凝胶法合成SiO2纳米粒子,表面改性后,分散在光固化配方中,进行原位聚合,获得无机粒子粒径在1nm左右的复合材料。另一种方法用硅偶联剂对有机硅溶胶SiO2纳米粒子进行表面改性,使其分散在光固化树脂中原位聚合,获得无机粒子粒径为11nm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用FT-IR、GPC、NMR等方法分析了纳米粒子的结构,通过透射电镜分析确定了粒子的大小及在复合材料中的形态。并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衰减全反射(ATR)技术测试SiO2纳米粒子沿复合材料薄膜厚度方向上的分布,对纳米复合材料的折光性质、耐磨性和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SiO2纳米粒子在光固化材料中分布均匀无团聚,与基体材料的相容性好,并向薄膜表面迁移,沿厚度方向上呈浓度梯度分布。随着SiO2纳米粒子含量的增高,复合材料的折光指数呈线性下降。粒径较大的SiO2纳米粒子可明显提高材料的耐磨性,而粒径较小的纳米粒子对材料的耐磨性则没有明显的影响。随纳米粒子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并不是线性增加。纳米粒子的含量在0.5%w-5.0%w范围时,材料的断裂应力、杨氏模量和断裂伸长等力学性能出现极大值。极值点的SiO2纳米粒子浓度与纳米粒子的结构及在材料中的形态有关。同一纳米粒子对不同的基材也有不同的影响。
其他文献
该文采用两步缩合反应合成了线型和不同交联度的微交联聚氨酯,以其作为聚合物固体电解质的基体,与不同的掺杂盐,如NaBr,NaNO,NaC10,NaSCN,LiC10,磺化富马酸二甲酯,不同分子量
该文结合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敏感陶瓷薄膜制备方法、结构与性能关系”课题内容,首次采用可溶性无机盐为原料,以液相的溶胶-凝胶工艺和气相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工艺,
电解铝行业广泛应用的SiC/Si3N4耐火材料面临着成本高,工艺控制复杂等问题。本文主要研究碳化硅耐火材料的免烧成技术(即碳化硅原料在成型和干燥后,通过应用环境的温度使材料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作为现代材料分析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各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产仪器价格便宜,但波长扫描范围短,精度不高。进口仪器虽然扫描范围大,精度高,但价格也高。 本文在节约成本,提高精度的前提下,采用16位声卡及数字滤波锁相放大技术替代普通的电子放大线路及记录仪,在降低了成本的同时,大大提高了仪器的数据采集精度及波长扫描范围(从原有的300—700nm扩展到现在的200—110
关于层错能(SFE)对面心立方(FCC)金属晶体疲劳位错结构的影响已经取得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但其对疲劳位错结构热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还少见报道。本论文选取了具有明显不同层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