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和农村地区手机使用的普及,移动支付在农村呈现快速发展趋势,这对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现代支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支付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简单易行等特点,近年来其覆盖范围从城市到农村快速拓展。但由于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尚未完善,农村地区群众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受传统消费模式和习惯的影响等,农村居民对新兴的移动支付服务认同和接受度有限,这成为现阶段限制移动支付在农村推广的重要原因。哪些因素影响了农村居民移动支付使用意愿?如何克服这些不利因素进而加快移动支付在农村地区的推广?这是本文的研究主题。因此,本文首先从农村移动支付概况开始分析,对农村移动支付模式、支付环境及支付产业链进行详细描述,然后重点探讨农村居民对移动支付的接受度,对影响农村居民使用移动支付的意愿有关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以UTAUT理论为基础,结合感知风险理论,借助于既有文献的支撑,提出农村居民移动支付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的相关假设,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探究与农村居民使用移动支付意愿的有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结论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在实证分析部分,首先对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和感知风险这四个维度下的变量进行公因子提取,再用四个公因子及个人特征变量与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感知风险及教育水平均对农村居民移动支付使用意愿有显著的影响,剩余变量包括性别、年龄、收入水平对因变量的作用并不显著。其中绩效期望、努力期望和社会影响对移动支付使用意愿有正向的影响,感知风险对移动支付使用意愿有负向的影响。农村居民移动支付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按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依次是努力期望、绩效期望、感知风险、社会影响。以此结论为基准,本文提出一些农村移动支付推广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加快农村移动支付基础设施建设;降低支付结算服务成本;加强移动支付的宣传;加强移动支付相关知识的培训;增加移动支付的支付优惠活动;提升农村居民金融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