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纤维素酶按其作用方式不同,分为内切纤维素酶、外切纤维素酶和β-葡聚糖苷酶。目前,在棉织物整理中使用的主要是复合纤维素酶,即三种纤维酶共同作用于棉织物。由于单一的酶制剂分离及保证纯度的困难,目前对各种单一酶制剂特性以及作用机理还不是很了解,对棉织物剪切效果影响的报道相对较少。因此,分离纯化单一酶制剂,并对棉织物处理效果进行研究,能为纺织纤维素酶制剂的定向生产、纤维素酶制剂的复配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本论文研究了福寿螺纤维素内切酶EGA、C端的结合结构域CBM3和N端的催化结构域CD9对棉织物作用的情况。用实验室中已有的表达内切酶EGA和催化结构域CD9的重组质粒,与本人构建的能表达CBM3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分离纯化后分别得到三种单一的酶制剂,比较EGA、CD9和CBM3对不同结晶度底物的结合情况。分别检测在EGA及其结构域处理后棉织物在表面形态、减量率、织物强度、表面基团、结晶度和聚合度等方面的变化。结合实验表明:EGA及其结构域对三种不同结晶度的底物均有一定的结合能力。在35℃,1mg/g酶量,1:20浴比,pH6.5的条件下,减量率实验表明:EGA和CD9作用12h会使棉织物的减量率达到2%左右,而CBM3不会引起减量率的变化;SEM实验表明:EGA和CD9处理2h后,棉织物出现膨胀,纤维表面不再光滑,出现一些“皱纹”,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棉纤维表面的的侵蚀越发严重,在12h时都能观察到棉纤维有开裂甚至断裂的现象,不过这样的现象比较少,并不是出现在每根纤维上。在CBM3处理后,棉纤维明显发生溶胀,但没有出现侵蚀和断裂的现象;强力测试结果表明:内切酶对织物的作用时间会引起比较严重的强力损失,随着酶作用时间延长,棉织物显示更脆弱,EGA处理12h后,棉织物的强力损失达到30%,CD9作用12h后棉织物强力损失达到25%,CBM3作用后对棉织物的造成的强力损失不明显;红外KBr测试表明,在EGA和CD9作用后,1735cm-1和2900cm-1左右的峰明显增强了,CBM3处理后在1735cm-1处峰有一些增强,但幅度不大;XRD结果表明:在EGA和CD9的作用下,棉织物的结晶度都有一定程度下降,CBM3作用以后结晶度基本没有变化。聚合度测试结果表明:在EGA和CD9的作用下,棉纤维的DP下降幅度较大,而EGA的分解断裂棉纤维能力更强,而CBM3作用以后棉纤维的DP值变化较少。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分析,福寿螺纤维素内切酶EGA及其催化结构域对棉织物的作用会引起棉织物表面的刻蚀,纤维长链断裂,醛基和羧基的增多,对棉织物聚合度和断裂强力的变化比较大,随时间呈线性变化,但是对其减量率和结晶度变化不大。因此,研究单一的内切酶对棉织物作用效果对纤维素酶的复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纤维素酶在纺织工业中更广泛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