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能源消耗量日增,常规轻质原油产量不足,稠油、天然气以及各种新能源预测将成为各国寄予厚望的主要能源。而稠油中含硫有机物的存在,不仅降低油品品质,也对环境造成污染。迫于环境压力,国际环境法规越来越严格,降低稠油的黏度以及重油中的硫含量必要而迫切。本文围绕磷化镍(Ni2P)催化剂催化四氢噻吩(THT)加氢脱硫(HDS)反应,利用量子力学理论计算和室内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磷化镍催化剂对四氢噻吩加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消耗量日增,常规轻质原油产量不足,稠油、天然气以及各种新能源预测将成为各国寄予厚望的主要能源。而稠油中含硫有机物的存在,不仅降低油品品质,也对环境造成污染。迫于环境压力,国际环境法规越来越严格,降低稠油的黏度以及重油中的硫含量必要而迫切。本文围绕磷化镍(Ni2P)催化剂催化四氢噻吩(THT)加氢脱硫(HDS)反应,利用量子力学理论计算和室内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磷化镍催化剂对四氢噻吩加氢脱硫的反应机理,分析了四氢噻吩在磷化镍表面的吸附状态、电子转移和能量变化,计算了THT在磷化镍表面HDS基元反应的活化能,确定噻吩在磷化镍表面的吸附活性位点、反应途径产物组成和控速步骤。以磷化镍、氢气和四氢噻吩作为实验原料,实验研究了200~300℃下四氢噻吩加氢脱硫反应,检测了气相和液相产物,结合理论计算和实验分析,结论如下:(1)改变固定原子层数,真空层厚度和平板模型原子层数,计算了48种平板模型,最终通过收敛测试分析认为:化学组成为Ni3P2的终端面作为平板模型表面时,其表面能更低,即平板模型更为稳定;(2)计算了在四氢噻吩Ni2P(001)面上的27种吸附行为,通过吸附能计算可知垂直吸附模式下的v-Ni-Hcp1吸附能更大,吸附模型更为稳定。吸附后,C-S键拉长,C-C键均缩短。除Ni-Hcp3,Ni-Top3,P-Top1和V-P-Top1吸附模型,其余23种吸附模式下,四氢噻吩的C-S键均增长,而最优吸附模式下的C-S键变化程度最大;C-S键在加氢脱硫过程中首先断裂;(3)四氢噻吩的电荷布居和差分电荷密度分析均表明,吸附后,整个吸附过程中电子通过四氢噻吩分子传递至Ni2P(001)面,C-S键极性较强,电子在碳和硫之间偏移明显;(4)计算了THT在磷化镍表面HDS基元反应的活化能,根据反应能计算结果综合比较,路径f是四氢噻吩在Ni2P(001)面加氢脱硫的最可能路径。即氢原子首先与断裂后的α-C结合,使碳链饱和,在氢存在情况下,-SH迁徙到Ni-top位,与周围氢原子继续结合生成硫化氢,而碳链同氢原子结合生成丁烷;(5)四氢噻吩加氢脱硫实验后,气相产物检测到H2S的存在,且其浓度远大于相同条件下热裂解产生的硫化氢浓度,说明在本文实验条件下,热裂解程度相对于加氢脱硫反应程度较小:(6)根据模拟四氢噻吩加氢脱硫最可能反应路径可知,最终产物最可能为硫化氢和丁烷占据绝大部分气体,结合加氢脱硫实验分析可知,反应生成大量饱和烃,与模拟结果相呼应。
其他文献
在阵列信号处理(Sensor Array Signal Processing)中,波达方位(Direction-of-Arrival,DOA)估计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它广泛应用于勘探、雷达、导航、射电天文学以及地震等众多军事领域和国民经济领域。在实际波达方位估计系统中,相关干涉仪算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向算法,具有算法简单,灵敏度高等优点,并且该算法精度较高,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多通道和单通道系统中。
随着复杂油藏的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地质导向技术在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的重要性也愈加明显。地质导向技术根据井下实际地质情况有效的控制钻头行进,可以使钻头尽可能地在储层中穿行,提高油层钻遇率和油气采收率。随钻方位伽马测井数据是定向井地质导向过程中的重要参数之一,研究不同地质构造下的方位伽马仪器响应模式并自动识别地层角度能够为钻头导向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从而为高精度地质导向提供理论指导。论文在对方位伽马探测
近年来,随着三维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像微软Kinect、英特尔的Real Sense和谷歌的Tango等低成本小型化三维传感器都可以很好地捕获场景三维信息,帮助智能设备更好地感知、理解世界,降低了人们以三维的方式获取真实世界信息的门槛。通过三维扫描设备获取的原始三维数据通常是点云的形式,其数据结构是不规则的。深度学习中传统卷积算子为了实现权值共享和核函数优化需要以规则化的数据结构作为输入,所以之前
对于胶凝原油管道再启动过程的描述,压力波速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根据已有实验研究,胶凝原油管道再启动压力波速随着管长不断衰减。胶凝原油管道再启动压力波速的衰减,均认为是受胶凝原油特殊流变性、压缩性(包括原油本身的液体压缩性和胶凝原油内部存在的空隙)、管径、再启动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为充分研究胶凝原油压力波速衰减的内在机理,更好地服务于原油管道再启动过程的研究,本文基于再启动数值模拟程序,从特殊流变性和
随着近年来天然气预处理相关技术的发展,胺法脱酸工艺中的选择性脱硫工艺由于具有提浓回收酸气中硫含量、降低胺液循环量、降低再生能耗等优点,成为处理含硫天然气的重要工艺。现阶段选择性脱硫胺液配方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H2S吸收选择性及低再生能耗的配方筛选及工艺优化,胺液配方发泡特性的考察相对较少。但以MDEA为主体的选择性脱硫配方存在着容易发泡的缺点,影响天然气脱酸装置的平稳运行及酸气处理效果,因而研究其发
裂隙岩石作为地下工程建设中常见复杂介质,其渗透特性受应力影响显著。因此,开展复杂应力条件下裂隙岩石渗透演化规律试验研究对工程设计、施工及安全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采用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根据完整岩石、规则裂隙和随机分布裂隙岩石三种试验方案,对红砂岩和泥岩开展了复杂应力条件下的渗透演化特性试验研究。首先,针对红砂岩开展了常规三轴力学试验和完整岩石渗透性试验,得到了相
钢筋锈蚀引发的混凝土保护层开裂一直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钢筋锈蚀导致结构破坏往往开始于保护层的胀裂剥落,因此研究保护层锈胀开裂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可以为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可靠性分析和寿命评估提供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COMSOL和ABAQUS有限元软件,提出了一个二维的扩散-力学模型来模拟钢筋非均匀锈蚀和混凝土开裂的全过程,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针对单根钢筋均匀锈蚀和
页岩的主要成分包含有无机矿物和有机质,为了使构建的页岩模型更加准确真实,本论文从最基本的干酪根模型入手,逐步提出甲基萘-石英页岩狭缝模型和干酪根-石英页岩狭缝模型,进而采用巨正则蒙特卡罗(GCMC)方法分析了甲烷分子与水分子,甲烷分子与不同气体分子(二氧化碳和氮气)在其中的竞争吸附特性,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MD)研究了甲烷分子在不同模型中的扩散运移特性。在干酪根II-D页岩模型中,发现干酪根II-
气井井口出砂对井口设备和下游油气集输系统都会造成影响,严重时可能会出现管线砂堵、阀门刺漏等现象。海洋井口平台具有空间有限、远离陆地、无人员常驻、设备维护成本高等特点,对除砂设备与相关工艺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本文将传统的多相流控砂技术进行了分析对比,在管式除砂器的基础上进行了结构改造,使用Fluent研究了除砂器的工作特性,通过室内实验测试了不同结构下除砂器的分离效率,并提出了除砂器适用性的评价
在地下储气库系统中,注采井场与集注站之间的管线主要由注气管、计量管和采气管(简称注采计管线)组成。由于该类工艺管线工作压力大,其弯头处应力集中现象严重,成为该类管线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在注入生产环节,由于压缩机活塞往复运动等原因,注气管线存在很大的压力波动,即管内天然气处于脉动状态。管内流体在管线弯头处流向发生改变,导致弯头处气流压力发生周期性变化,在交变载荷反复作用下,管线弯头处易生成裂纹损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