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科学活动社会化程度的加强和科研规模的不断扩大,科学传播的地位愈发凸显。在科学传播过程中,科研人员的学术论文、专著作为传递新的学术思想、成果的主要物质载体,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突出表现在科学文献之间的相互引用,进而形成科学思想交流、借鉴的传播轨迹。
引文作为知识产权的代码,已成为一篇科学文献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自1963年《SCI》问世以来,作为图书馆学研究的专门方法--引文分析法,就被认为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数据库产品质量的逐步完善,引文分析法作为人们研究文献利用规律,评价学科、人才,预测科学发展趋势以及研究科学与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法,而被广泛应用到社会众多领域。
国外对引文分析方法的研究历史相对较长,很多研究成果不仅在理论上有所突破,而且更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相比之下,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理论突破较少,虽然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与国外相比仍存在有一定差距。
论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简要回顾引文分析方法的发展历程,分析各种引文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第二部分介绍各种传统的评价指标及各自的作用和局限性;第三部分介绍国外一种崭新的引文分析方法:h指数,描述其定义、理论基础,并以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界著者为例,运用h指数方法对他们的个人产出进行评价,并通过对获取的相应数据、过程以及结果进行分析,指出了h指数在评价科学工作者时存在的进步性和局限性:第四部分以h指数为基础,对h指数的应用范围进行了拓展性研究,将h指数应用于科学课题的评价和科技期刊的评价,并分别以实例作了说明;第五部分针对h指数评价范围方面存在的局限性,对h指数进行一次修正,得出一种hm指数,并通过实际数据分析,说明hm指数应用于学术评价的可行性和意义;第六部分总结了本论文的创新点和存在的不足之处。
通过这些章节的阐述和分析,论文对引文分析方法做出了比较全面的阐释,并对h指数这种新的引文分析方法做出了比较客观的论述和评价,为有志于应用此方法开展引文研究的学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点,为各单位开展学术评价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参考工具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