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施奈德小说《睡眠兄弟》中的仪式研究

来源 :文学界(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1xiao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仪式”这个概念从最开始的宗教领域逐步发展成今天这样一个跨学科、跨领域的普遍现象,大量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上至一个国家的国庆阅兵、皇帝加冕,下到两个人的结婚典礼等等,我们几乎每天都会经历仪式或类仪式化地行为,这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于是产生了一大批仪式研究理论,它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出发,研究仪式的定义、构成因素、分类和作用等等。仪式对我们的生活、对整个世界都如此地重要,所以它也常常出现在反映我们生活和世界的文学作品中。在奥地利作家罗伯特·斯耐德的小说《睡眠兄弟》中,仪式或类仪式化的行为就反复地出现,本文正是以文化学、还有部分宗教领域关于仪式的研究为基础,通过对文本中各种各样的仪式进行分析,阐释仪式在《睡眠兄弟》这部小说中的作用。分析发现,小说中叙述者按照仪式发生的顺序来讲述整个故事,具体表现在集体(整个艾希贝格村)和个体(主人公埃利亚斯)两个层面上:在集体层面,各种仪式构成了整个村庄的社会事件,作为与事件相关的仪式的三场大火则记录了村庄的历史,仪式不仅构建了一种社会秩序,人们在参加仪式的过程中还形成了一种集体归属感和身份认同;而对个体埃利亚斯来说,从洗礼仪式上得知身份,成人礼上获得爱情,最后通过仪式化地死亡表达爱情等等,每一个仪式都代表了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不论是整个艾希贝格村的历史还是主人公埃利亚斯的一生,都是由一个一个的仪式组成的。从另一个角度上看,仪式也决定了小说的叙事结构,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对每个仪式的具体研究可以发现,尽管仪式起了如此总要的作用,但艾希贝格村民在参加仪式时的态度却是不尽相同,他们大都怀着僵化、麻木的心情,对仪式的内容、形式毫不关心,他们似乎认为只要保证身体的在场性就确保了自己的集体归宿感和别人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只有主人公埃利亚斯在参加仪式时表现出了一种自主性,从成人礼,第一场大火,死亡等几场仪式中可以明显看出,他想通过仪式或类仪式化的行为实现自我。然而在小说的结尾,村庄的消失,主人公的死亡使这种自主性的意义成了一个未知的答案,这种缺失正好契合了后现代小说的特征。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