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WGN信道条件下基于Raptor Codes的传输与功率控制技术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den1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认知无线电技术的飞速发展,可靠又高效的数据传输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很多时候通信环境相当复杂,难以准确地预知信道状态信息,无法自适应地选择合适的码率进行数据传输。无速率码(Rateless Codes)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法,它具有自适应链路适配特性,在发送端无须设置固定码率,只是以某种度分布源源不断地产生编码包并发送,且传输过程中发送端无须接收端的反馈,是一种高效、可靠的数据传输方式。本文针对适合于AWGN信道下的Rateless Codes——Raptor Codes展开研究,为AWGN信道下的Rateless Codes的研究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本文首先介绍了LDPC(Low Density Parity Check)码的一些基本概念,包括Tanner图、度分布、PEG(progressive edge growth)算法,这些对于Raptor Codes也是适用的。接着针对Raptor Codes现有度分布的不足,提出了更加适合于中短码长的Raptor Codes的度分布,通过仿真证明了新的度分布可以显著提高码的性能,并解决了原有度分布差错平台的问题。然后在改进的度分布的基础上,对Raptor Codes的内码LT Codes进行PEG构图,包括独立地进行PEG构图和结合外码LDPC码进行PEG构图两种方法,从而扩大了Tanner图中的环路,使得Raptor Codes的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本文接下去转入了在发送端对Raptor Codes进行功率控制的研究,通过仿真证明了发送端在总能量给定的前提下,通过减小发送功率、增长码长可以使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并给出了理论依据。然后将固定速率的LDPC码与Raptor Codes进行对比,发现由于LDPC码的度分布无法如Raptor Codes一样适用于任意码率,因此当码率随着码长的增长降低到一定程度后,性能即发生恶化。本文最后给出了纠正Raptor Codes错误帧的几种方法。它们的基本思想都是根据某次迭代后的后验概率获得一小部分预编码包或是编码包,对它们进行初始后验概率的调整,然后开始新一轮再迭代译码。为了增大纠错成功的概率,需要通过多轮再迭代译码。对于仍然无法纠正的错误帧,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硬判决方法,可以在统计意义上减小错误概率
其他文献
扩展频谱通信(Spread Spectrum Communcation, SSC)技术,具有抗干扰强,抗多径衰落好,保密性好等一系列的优点,在军事通信和民用通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特别在码分多址(code d
学位
由于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具有便捷、灵活、成本低和易于扩展等优点,近些年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与传统的有线网络相比,无线网络的性能还有很大差距。除了无线传输媒介
随着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快速发展和便携式产品的广泛应用,S℃的设计规模和复杂度不断增长,使得芯片的功耗急剧增加,导致芯片发热量增加和可靠性的下降,并降低了便携式设备的电池
在能源危机的形势下,光伏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光伏发电的关键技术也有了极大的进步。随着光伏电站的容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为提高光伏电站的管理水平,光伏电站的监测必须向信息化和
二十一世纪是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光通信技术为主的信息交换技术在生活、教育、军事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光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集成化程度地不断提高,传统
多波束海底地形地貌信息综合探测系统是现代海洋勘探的重要保障。它是水声学、电子技术、计算机以及现代信号信息处理理论等高新技术的融合和发展。 与多波束海底地形地貌
学生评价对新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和监控功能,是决定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展开,学生评价的标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有的评价工具已远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