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准格尔旗阳湾遗址是鄂尔多斯地区一处重要的仰韶文化遗址。共清理了30座房址、9座灰坑与2条围沟,并出土了较多的陶器、石器,对于了解内蒙古中南部仰韶时代中期的聚落布局、生业方式、人口流动等情况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的研究者,已对本遗址的文化分期、文化内涵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通过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整合遗址的地理环境资料,考察遗址的文化分期,并运用聚落考古学与社会考古学理论方法,对遗址的聚落布局与历时演变进行分析,可以进而对聚落的生业方式、人口变迁、社会组织等问题进行探讨。通过分析遗址的地理环境可以发现,当地虽为三省交界,是文化交流融合之地,但并不适合大规模、长时期的发展原始农耕农业。本聚落较短的存续时间也佐证了这一判断。从聚落的总体布局来看,本聚落以壕沟与外界相区隔,内部分区规划,排列有序,且以大房子为中心。从房址的特征来看,大、中、小型房子的房屋面积与内部处理方式存在着区别。从出土器物来看,主要包括生产工具,以及炊器、盛储器、饮食器等,其中大型盛储器与生产工具的空间分布形态,可能反映了不同类型家庭之间的区别。从聚落的历时演变来看,聚落总体的演变趋势是,由东部向西部扩张,后收缩至西部,直至最终被废弃。综合分析来看,本聚落的生业方式,主要包括农耕、采集、狩猎与纺织等。聚落的人口变迁,应是一个先增殖后外迁的过程。聚落内部应该存在着规模不同的家庭,不同规模的家庭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分工。除家庭以外,还应存在着高于家庭的氏族组织,负责聚落的统一规划,处理公共事务,组织氏族成员开展集体生产,以及产品的分配。聚落从扩张到衰颓,直至废弃,应与聚落人口增长所引起的人地关系紧张、生态环境破坏有关,同时也不排除自然灾害、瘟疫、聚落间的暴力冲突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