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勤地区是典型的温带大陆荒漠性气候。年均降雨量仅为110mm左右,年蒸发量却达到2644mm,是年降水量的24倍以上,降雨多为5mm以下的无效降雨,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意义不大。干旱缺水是民勤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因素,也是限制民勤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所以膜下节水灌溉技术是今后该县农业可持续发展主要措施之一。本研究以棉花酒棉八号膜下滴灌节水灌溉为研究内容,,确定适合民勤地区(农田土壤以沙壤土为主)的膜下滴灌参标模式、栽培模式和种植模式,为该品种和膜下滴灌节水技术在民勤地区的大面积推广,有效节约农业用水,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酒棉八号在全生育期,各滴灌处理小区土层土壤VWC(土壤体积含水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苗期和现蕾期0cm~60cm和80cm~100cm两个土层VWC分别下降11.2%和2.7%、开花期分别下降5.4%和3.4%、铃期则分别下降13.7%和5%、吐絮期为3.1%和2.5%。0cm~60cm的土层VWC下降较之于80cm~100cm为显著。表明0cm~60cm土层土壤VWC的变化对棉花生长发育有着重要影响。(2)通过不同滴灌量不同土层土壤VWC的变化、不同测定时期内土壤VWC的变化和不同时间、不同滴灌量下滴灌间隔时间确定的分析,并综合考虑滴灌量对棉花株高、产量等生产因素的影响,形成“民勤棉花膜下滴灌参标模式”。同时根据不同种植方式,提出两套参标模式:第一套在能够保证安根水的情况下,全生育期240m~3/666.67m~2(不含有效降雨),滴灌8次,播种出苗和苗期不灌水,现蕾期1次,花蕾期1次,花铃期5次,进入吐絮期1次。第一次滴灌在现蕾期的6月20日,最后一次在8月30日;第二套在不灌安根水的情况下,全生育期290m~3/666.67m~2(不含有效降雨),滴灌10次,其中播种后、出苗后和苗期各滴灌1次,现蕾期不灌,花蕾初期1次,花铃期5次,进入吐絮期1次。第一次滴灌在棉花播种后进行,以满足种子萌发时对水分的需求,最后一次仍为8月30日。(3)酒棉八号在民勤地区应于四月中旬进行播种,播种量控制在6~7 kg/666.67m~2;全生育期分别于现蕾初期、花铃初期、打顶前后分别用1~2g、3~4g、5g,98%缩节胺(甲哌嗡含量)粉剂进行化控;7月中下旬棉田蚜虫高发期,用10克50%高渗抗蚜威可湿性粉剂(WP),局部叶面正反喷施进行防治;在第一套滴灌参标模式下每亩头水滴灌量(开花期前后)应控制在30m~3/666.67m~2,在蒸发量大的7月和8月滴灌水量分别为110 m3/666.67m2、80m~3/666.67m~2,9月初进行最后一次滴灌约30 m~3/666.67m~2。在以上栽培模式和全生育期滴灌量240m~3 /666.67m~2、保苗20000株/666.67m~2的种植模式下,产量达到峰值328.4kg/666.67m2,较之于当地常用的膜下漫灌管理模式节水46.7%的同时,增产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