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作为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取得的良好成果之一,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政府相继制定和出台了许多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新政策。2015年,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纳入政府主要工作任务中,随着国家加大对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公共图书馆的经费也呈现出逐渐增长的趋势。由于经济水平以及图书馆事业经费管理使用模式的不同,政府财政对于支持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力度良莠不齐。从整体来看,财政对公共图书馆的建设经费投入缺少科学的规范与度量体系,其资金投入的随意性极大,这不仅会影响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进程,更是一种对财政资金的浪费。因此,本文立足于天津市公共图书馆,探索如何科学合理的运用财政资金,合理规划经费来源和结构,降低财政收支压力,使其更为高效的运用到图书馆的建设中,对建立起完善的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以天津市公共图书馆建设经费管理方面的现状作为切入点,通过对比天津、北京、上海、重庆四大直辖市公共图书馆的基础设施、人员、经费收支等各项指标,研究借鉴了深圳市公共图书馆的先进经验,提出天津市在公共图书馆经费管理模式上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建议。首先,它回顾并梳理了公共图书馆财政经费拨款的相关国内外研究成果,又针对具体研究角度阐述了该论点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其次,它对比分析了四大直辖市公共图书馆建设现状,发现相比之下天津市公共图书馆在经费方面存在短缺和使用不合理的现象。再次,通过SWOT分析方法,找出天津市现阶段建设公共图书馆的优劣势,存在的机会和威胁,为日后发展指出方向。最后,我们借鉴深圳市经费管理经验,创新服务模式,提出对天津市公共图书馆经费管理模式未来发展的建议:优化与扩展公共图书馆经费来源,合理管控经费使用情况,加强公共图书馆经费管理的监督与立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