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形成性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关注学习过程,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以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树立自信的目的。学生自信是学生由对自己的能力、品格和力量等的肯定评价而产生的信任自己的情感,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也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省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有20余年,他们的课堂因充分发挥了学生主动性而独具特色,为基于经验的理论建构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本研究首先通过观察与深度访谈,详细了解杜郎口中学课堂形成性评价的实施过程,发现他们具有评价主体多元性、评价参与主动性、被评价者全员性、评价标准针对性和评价反馈及时性等特点。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路径,即对原始资料进行初始、聚焦和轴心编码。在编码过程中通过不断比较原始资料,发现在杜郎口中学课堂中即使是否定的评价也不会影响学生的自信。这一发现作为进一步研究的聚焦点,继续选择编码进行提炼,最后得出“悦纳评价”这一核心类属,形成了悦纳评价的解释说明:即学生越是能够悦纳评价,评价越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因为杜郎口中学进行课堂评价的本质不是为区分学生本身,而是以学生悦纳评价为前提,从而使学生理解评价、参与评价、接受评价,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评价,并及时获得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反馈,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努力的结果,从而收获自信,实现了学生参与评价——取得进步——收获自信——悦纳评价的良性循环。为了符合达到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一致性的要求,本研究还通过连续比较法,在杜郎口中学的附近地区,选择了一所课堂教学方式不同的学校,进行了访谈和问卷数据的收集、分析,为研究结论进一步提供佐证。本文通过质性研究的扎根理论路径,对其课堂形成性评价与学生自信关系进行了深入探究,形成了“悦纳评价”的理论解释,这是一种基于中国特色教学实践的自下而上地理论建构,从而推进了教学评价的理论建设,并对实践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