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装仙侠奇幻剧历经十余年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叙事体系,培养了一大批忠实观众,涌现出了不少现象级作品,是当今中国电视剧发展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仙侠剧在诞生之初就与“IP改编”这一模式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此后的发展中又因更换改编源头而获得重生,进入全新阶段。视觉文化的技术介质更新也助力其中,从电视机到私人终端,不止是简单的播放平台更迭,还有电视剧与观众互动方式的变化。仙侠剧内部“前文本”的转移与外部技术的更新,促使仙侠剧的叙事有了明显得阶段性特点。具体展现在:叙事内容上,情爱逐渐代替复仇成为仙侠剧中故事的重点,“仙”代替“人”成为故事主角,且有单一工具化的趋势;故事中逐渐出现了独立的西方幻想元素,网络小说中的“爽感”机制,开始成为电视剧的事件设置逻辑。叙事表达上,欧美神话逐渐进入仙侠剧的世界设定,“人”“神”角色关系随之变动;叙事结构上不断简化,背景失焦,与之相反的是人物的膨胀,这样的比例失衡便是现阶段仙侠剧的主要面貌;技术介质的变化,让观众得以实现个性化观剧,倍速播放成为迎合快节奏生活,反抗冗长故事时间的首选,仙侠剧的荧幕时间呈现被压缩的态势。研究仙侠剧的叙事流变,不仅可以明晰仙侠剧本身叙事的阶段性变化,也可以了解电视剧这一艺术形式与IP运作和媒介变更的关系,还可以看到作为接受主体的观众在审美层面与之变化对应的发展轨迹。审美是叙事的起源地与落脚点。仙侠剧是大众文化的产物,先天具有大众审美的“俗化”,以视觉奇观为卖点的剧集,其观众也有追求官能的浅层审美的倾向。但文化产品的诞生环境也会影响作品的气质,追求韵味的民族审美心理的偏好是仙侠剧得已诞生、发展的关键,也是使其在西方幻想元素冲击下得以保留现今面目的重要原因。“热门IP+流量明星”制作模式的固化,使得粉丝参与从未如此重要,自然也在审美层面引起了变化,粉丝不求突破但求稳定的诉求贯穿了仙侠剧的全部创作,制造出了大量雷同作品。但在剧外,技术介质的革新令审美方法和参与习惯更为个性多元,大量自制作品出现,意义生产因此大为膨胀。在十多年发展中,仙侠剧的叙事流变和审美意趣,整体呈现出简化和庸俗化的特点,佳作较少。近年来“限古”之声不断,仙侠剧不能再依靠粉丝经济一味迎合“俗文化”,要深度思考该类型剧集在叙事和审美上的迷人之处,向精品和经典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