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混凝土基材与岩体接触面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来源 :三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ge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到水利水电工程,公路工程及矿山工程等领域。植被混凝土生态基材是整个生态修复技术的关键构件,其稳定性关系到整个生态修复技术的成败。因植被混凝土生态基材与岩体为两种不同性质的材料,在进行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时必然会形成基材与岩体的接触面,而此接触面亦是关系到整个植被混凝土基材稳定性的薄弱面,其接触面剪切力学特性关系到整个植被混凝土生态基材的稳定性。目前,关于植被混凝土生态基材与岩体接触面的剪切力学特性的研究甚少,因此本文拟通过试验揭示植被混凝土基材与岩体接触面的剪切力学特性,探讨其力学规律。因植被混凝土基材与岩体接触面的力学特性与接触面的粗糙度,基材含水率及基材龄期有关,故分别针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单因素相关试验,并得如下主要相关结论:  1)随着岩体结构面粗糙度的增加,植被混凝土基材与岩体接触面的抗剪强度也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2)随着植被混凝土生态基材含水率的增加,基材与岩体接触面抗剪强度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说明存在一个最优含水率使得植被混凝土基材与岩体结构面的抗剪强度最大。  3)随着植被混凝土生态基材龄期的增加其与结构接触面的抗剪强度在初期增长较大,随着基材龄期的进一步增加,接触面抗剪强度因基材与岩体刚度差异太大的原因逐步减小。  4)植被混凝土基材与岩体接触面法向应力与接触面抗剪强度的关系可以用摩尔-库仑屈服准则表示。  5)基材与岩体之间的接触面呈现两种模式的破坏特征,其接触面剪应力与剪位移特征曲线表现为先增加后趋于稳定,其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6)通过双曲线模型、指数模型与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接触面剪应力与剪位移之间的关系曲线采用二参数的指数模型表示更为合理些。
其他文献
支盘桩是最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新桩型,与普通直杆桩相比较可知,它具有承载力高,沉降变形小,节约原材料,适应性强等众多优点。目前已在我国许多工程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
我国滑坡类灾害分布范围广,规模大,发生的频率高,造成的损失大,且因工程建设、资源开发和地震等因素,边坡地质灾害的影响也日益加剧,如何运用有效的理论对滑坡进行分析治理极
非延性钢筋混凝土框架是指没有进行抗震设计、仅用来承担竖向荷载和风荷载,或由于抗震设计规范的修订而不能满足目前抗震要求的现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这类结构由于缺乏足够
再生大骨料自密实混凝土技术在一些地基处理、地下结构、公路路基以及非重要结构工程中有广阔的应用空间。由于采用再生大骨料,可大幅提高固体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效率。本文为
渡槽是输送水流跨越河渠、沟壑和道路等的架空输水建筑物,是极为重要的生命线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中大型渡槽大量采用薄壁矩形型式,作为肋板形式的宽梁或开口的箱形梁,其宽跨
环境中存在的激素是一种典型的内分泌干扰物,以17β-雌二醇为代表的雌激素兽药在畜禽养殖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旨在通过对欧盟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官网发布的关于内分
月牙形索桁张力罩棚结构是近期出现的一种新型索杆张力结构,预张力是此类结构产生刚度、维持稳定的重要结构参数。针对实际施工中存在的预张力偏差的现象,本文对该结构的预张力
大体积混凝土广泛应用于水利、交通、建筑等现代混凝土工程中。而大体积混凝土必须考虑水泥水化热对结构的影响,考虑混凝土在内外温差情况下导致的温度裂缝。因此大体积混凝土
碳纤维布(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方法已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推广和应用。为充分发挥碳纤维布的力学特性,改善构件在使用阶段的受力性能,对碳纤维布施加预应力,进行结构加固,可
由于再生混凝土在环保、经济上产生的巨大效应,对它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工程设计和施工等方面都迫切需要了解再生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粘结性能,本文在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