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型期是我国群体性突发事件频发的高危期。从2001年开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全面加速转型时期。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阶层逐渐分化,引发人们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意识不断被唤醒并强化,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不断凸显出来。在一些地方,由征地、拆迁、企业改制、劳资矛盾、医患纠纷、行政执法以及其他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长期积累的社会矛盾,常因某个偶发事件作为导火索而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近年来,我国群体性突发事件频频发生,并越发具有组织性和对抗性,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和影响也越来越严重,不断威胁着我国的社会和谐、公共安全和经济利益,成为党和政府无法回避的社会现象和必须着力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有效防范和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不仅是对政府执政能力和应急管理能力的现实考验,也是理论研究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学术使命。群体性事件只是转型期中国面临的众多突发性公共危机中的一种,与其他类型的公共危机相比,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但无论就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和体制根源,还是发生的具体过程和演进机理的基本要件而言,群体性事件的演化都应有一个清晰的内在逻辑,深刻地理解和把握群体性事件发生演变的内在逻辑和规律性特征,是建立健全群体性事件预警、应对及治理体系,增强群体性事件防范和控制能力的重要前提。本研究从公共管理学的视角,综合社会心理学和法学等多学科研究的理论成果,以社会燃烧理论、社会冲突理论和危机管理理论作为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采用理论与实证(案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立足于对群体性事件全貌的整体考察和个案分析中总结规律。文章整体结构如下:绪论和第一章,为提出问题部分;第三章为分析问题部分,第四、五章为解决问题部分。首先,绪论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在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明确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提出了论文可能的创新点;第一章,基本概念和理论,先对群体性事件的内涵、性质、类型和特征进行了界定和分析,继而阐明论文研究所依据的相关理论基础;第二章,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产生的直接和深层次根源;第三章,进一步从动态过程考察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过程,揭示了群体性事件的演进机理;第四章,对转型期我国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客观的评述;第五章,针对当前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健全与完善我国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对策和建议。文章结论部分,对本文的瑕疵与遗憾之处进行了总结,并明确了进一步研究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