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语言学研究关注的基本币单位由句子转移到语篇上来。衔接是使段落成为语篇而非简单堆砌的不连贯的句子的方法之一。韩礼德和哈桑将衔接分类为:指示、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指示代词作为指示衔接的一种类型成为中外语言学家研究的焦点。然而,在国内语言学界就文学作品中单称指示代词某一特定用法的研究及其稀少。因此,基于《英语的衔接》中的指示指称模式本研究从语法衔接的角度对单称指示代词THAT及其汉语翻译的指示用法进行研究。Moment in Peking因其作者林语堂流畅、精准的英文表达而著称,自出版以来就受到了世界各地读者的欢迎,并且林语堂于1975年因其而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时至今日,Moment in Peking仍然受到广大读者的追捧,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展开对它的研究。因此,我们选择Moment in Peking和它的汉译本《京华烟云》作为分析所用的语料。在前人对衔接和THAT的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对Moment in Peking中的THAT及其在汉译本《京华烟云》中相应翻译的指示用法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定量分析用来考察THAT和其汉译在Moment in Peking及《京华烟云》中的分布情况。定性研究用来分析行使指示功能的THAT及其汉译的具体情况。经过研究我们得出四个结论。第一,THAT在行使指示功能的时候可以用作下指。第二,THAT与其汉译“那”在语篇层面上有两处相似用法。第三,THAT与其相应汉译的不同之处可归纳为三点。第四,导致以上三点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一方面,本研究的结论为比较语言学提供了有价值的补充;另一方面,本研究遗留下来的问题也为将来对THAT的进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