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发展的调整期,以及我国利率市场化等金融政策的推行和全面落实,我国银行业面临了全新的发展形势。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实体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生产经营受到很大影响,加大了我国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业务的风险;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全面放开及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日益加深的金融脱媒,使得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加剧,利差缩小。加之,自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开放水平大幅提升,银行业同样处在一个更为开放的金融市场之中,外资银行进入使我国商业银行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这些改变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对我国商业银行以传统信贷业务为主的盈利模式形成冲击。相对而言,国外的大型商业银行收入来源则更为多元和均衡,这样较为多元的收入结构使得商业银行有着较低的盈利波动性和收入波动性,这也为我国商业银行在当前的形势下谋求发展提供了路径选择。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收入多元化对银行单一财务指标的影响,而银行效率作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发挥资源配置以及风险管控功能的能力,本文选取29家商业银行共8年的数据分析了收入多元化与银行效率之间的关系,扩充了已有的关于收入多元化对商业银行影响的研究文献。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商业银行效率和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的相关研究文献,其次,从商业银行转型理论、创新理论、资产组合理论、风险理论四个层面,阐述了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影响其经营效率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多元化收入结构现状进行了分析;再次,对银行效率测度模型进行了简要阐述和分析,并选择SFA超越对数函数模型作为效率测度模型,测度了我国29家商业银行2008年到2015年的利润效率;最后,测算了代表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程度的熵指数,同时引入影响商业银行效率的诸多控制变量,包括宏观因素、行业层面因素、银行自身特征因素,构建多元二次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收入多元化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收入多元化熵指数对银行效率的影响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正,收入结构多元化确实有利于银行经营效率的提升;同时,收入多元化指标的二次项系数显著为负,表明商业银行的适度多元化在提升其经营效率的同时,过度多元化则会使商业银行在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监管框架下加大其经营风险,从而有损于其经营效率。为了进一步分析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对经营效率的影响呈现倒U型的原因,本文将收入多元化指数与衡量商业银行风险的Z值的交互项加入模型,发现随着收入多元化程度的提升,商业银行分散风险带来的效率优化作用会逐渐减弱,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收入多元化程度在一定边界后不利于经营效率提升的原因。